皆禪。無論三祖寺少林寺,不管少室山天柱山,總是大千世界一隅。在此亦可,在彼亦可,皆無有分別。”
那老僧連連點頭,深以為然地道:“不錯不錯。呵呵,倒是老衲著相了。”
陳勝和老僧剛才這番對答,卻是禪宗中一段著名公案。當年菩提達摩西來中土,傳禪宗衣缽於二祖慧可大師。慧可再傳衣缽予三祖僧璨。三祖駐錫安徽天柱山山谷寺,傳道宏/法。他圓寂之後,後人就將山谷寺改名為三祖寺以作紀念。唐朝乾元年間,崇慧禪師在三祖寺內,與僧者對答。僧者問若達摩禪師沒有來中土,還有佛法無?由此牽扯出一番公案。當中可謂字字珠璣,發人深省。
那老僧緩步而行,走近陳勝身邊,又笑道:“施主看這五百羅漢如何?”舉手向牆壁之上一指。
千佛殿其實只是俗稱,正式名稱應該是毗盧閣,殿內供奉著毗盧遮那佛。神龕後面北壁以及東、西兩壁,繪畫有“五百羅漢朝毗盧”的壁畫。故此俗稱千佛殿。壁畫構圖嚴謹,氣勢磅礴,人物造型生動,五百羅漢形貌皆不盡相同,堪稱不可多得的jīng品。傳說這是唐代畫聖吳道子的手筆。
陳勝卻並不抬頭看那五百羅漢,反而低首望向地面,徐徐道:“在我心中,如今不見羅漢。”
千佛殿造工考究,鋪砌在地面處者,乃是無數極堅硬的青條石。然而如此堅固石板上,卻有縱橫合共四十八個凹坑。傳說,那是因為少林武僧在殿中練拳習武,天長rì久下來,無數次跺腳頓足的動作恰如水滴石穿,把石板硬生生踩出了凹坑。也就是說,這些凹坑,在一定程度上,就代表了少林武學。
那老僧沿著陳勝的目光看過去,立刻就明白了。他禁不住微微一嘆,道:“我宗武功之名,雖流傳天下,實則末學殊不足道。達摩老祖當年,不過傳授弟子們一些強身健體的法門而已。身健則心靈,心靈則易悟。但後世門下弟子,往往沉迷武學,以致捨本逐末,不體老祖當年傳授武功的宗旨,可嘆,可嘆。”
陳勝沉聲道:“大師是佛家人,自然以看破生死,解脫煩惱,求證自在為第一正事。但像我這種俗人……”他笑了笑,道:“未來且置,即今事作麼生?”這句說話,卻也是崇慧禪師公案中的言語。
那老僧點點頭,和顏悅sè問道:“然則,施主心中所求,又是什麼?”
陳勝揹負雙手,昂然道:“我所求者,只有四個字——天下無敵。”
那老僧皺眉合什,嘆道:“施主頗具慧根,為何如此執著?天下無敵也好,武林至尊也罷,不過朝夕間一場虛幻,又何必捨命追逐?須知名韁利鎖,從來最是害人啊。”
陳勝又笑了,搖頭道:“大師誤會了。我追求天下無敵,並非為名,更非為利。純粹只因為……我知道矗立在自己面前的這座山很高,非常高。而我,至今還不過只是在山腳之下徘徊罷了。但是,我相信自己總有一天,可以攀得到這座山峰的最高處,去眺望那世間最美麗的風景。為了欣賞這種風景,我願意付出一切代價去努力,就只是這樣而已。”
那老僧又嘆道:“這又是何必。強中自有強中手,一山更比一山高啊。更何況……即使你欣賞到了風景,卻也帶它不走。”
陳勝眉宇間顯現出前所未有的嚴肅神情,一字一頓道:“流星易逝,但那剎那綻放的光輝,其輝煌燦爛處,縱使同時燃點起千百億支蠟燭,也永遠無法與之相比。所以我相信,剎那光輝,也是永恆!只要見過那風景,那風景就能留在我心裡,除非我消失,否則那風景便永遠都在。”
話聲才落,武者身上氣質陡然為之一變。剛才因為談禪論佛而衍生的祥和,赫然徹底一掃而空。陳勝就像寶劍出鞘,真如明珠去塵。凌厲肅殺,更若磐石,難以更改。
那老僧再合什,感嘆道:“善哉善哉。施主志向之大,心意之堅,靈臺之清明,皆為老衲平生所罕見。更難得是慧根深厚,不為名利所羈索,正是天生的赤子之心啊。假若施主肯皈依佛門,假以時rì,定當成一代大德。施主若不嫌棄……”
陳勝搖搖頭,打斷了那老僧的說話,道:“我若改弦易轍,我便非我。大師所看中的那個人,也不再存在了。紅塵中固然少了個求道人,而佛門內也不過多了個假和尚,又有什麼好處?更何況……”他沉吟片刻,終於斷然道:“平生未修善果,只願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繩,這裡扯斷玉鎖。咄!解使滿空飛白玉,能令大地作黃金。”
那老僧嘆道:“原來如此,原來如此。施主之心,老衲已經明白了。施主,請。”微微搖頭,轉身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