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1部分

後,發現陳勝的骨頭雖然斷了,但僥倖並未產生錯位,而且也不是粉碎性骨折,算是比較好治療的傷勢。當下就用自己配製的金創藥替陳勝敷好身上各處劍傷,然後把斷裂的骨頭接好,再打上夾板,叮囑陳勝這位傷患,在骨頭長好之前不得妄動,隨即收了豐厚診金,就此告辭。

其實夜永星身上,也有來自《龍與地下城》世界的治療藥水。不過這藥水得來不易,最好是留著在最緊急的關頭救命用。陳勝身上的傷勢並不致命,故此就回絕了夜永星要拿藥水給自己用的好意,只是用尋常手段療傷已經足夠了。

第二天一大早,陳勝和兩名女娃子一齊離開這棟宅院,再購買了三匹良馬。隨之再度策騎出城,往北方趕去。

林震南等福威鏢局一行人,自然是坐車乘馬而行。但方生大師和少林寺的其他弟子,卻都只是徒步。再加上華山派眾人也走在一起,則其行藏固然十分明顯,速度也快不到哪裡去。陳勝他們策騎自後追趕,到第三日的時候已經趕上了。雙方匯合在一起,自然又有許多話可說。

方生大師和嶽不群兩人,聽說了曲洋劉正風已經攜家眷出海,要往琉球去隱居避世,感慨萬分之餘,也都是連連點頭稱善。他們兩個一位城府深沉,一位靈臺澄明。既然看見陳勝身上帶傷,多少都猜到了他們必定曾經和嵩山派大戰一場。至於這場大戰到最後結果如何……其實世上有些事情,不知道還比較好的。故此二人均閉上嘴巴,對此絕口不問。也免得日後又另外生出了事端。

行行重行行,沿路走去,再無其他事故。眾人先是走陸路,經湘潭而至長沙,再到岳陽。在這裡眾人改行水路,一路到了武昌。至此又再改行陸路。過信陽走上蔡,在許昌折向西北而行,再走不到十日,就是登封縣縣界了。登封者,登山封禪的簡稱也。登什麼山?當然就是嵩山。

《史記》中記載:“昔三代之君,皆在河洛之間,故嵩高為中嶽,而四嶽各如其方。”又據東漢班固《白虎通》曰:“中央之嶽,加嵩高宗者何?中嶽居四方之中而高,故曰嵩高也。”周平王遷都洛陽後,定嵩山為“中嶽”。唐武則天封禪嵩山,改中嶽為神嶽。自北宋以下,俱稱中嶽嵩山至今。

嵩山只是個總名。事實上,它乃是連綿起伏的一條山脈,並非僅僅只有一座山。嵩山山脈,以少林河為界,中為峻極峰,東為太室山,西為少室山。

這太室少室兩字,其實也有講究。卻是傳說上古三代之時,大禹與塗山氏之女“女嬌”兩情相悅,彼此結為夫婦。但當時天下洪水肆虐,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女嬌思念丈夫成疾,終於化為望夫石。大禹悲痛欲絕之餘,向望夫石索要自己的兒子。於是石頭開裂,誕生了後來大夏朝之祖夏啟。後人在嵩山東峰的山腳下建了啟母廟,以紀念和祭祀夏啟之母。於是就稱呼嵩山東峰為太室山(室者,妻也)。

另外,後來大禹又續娶了女嬌之妹為妻。後人就在嵩山西峰山腳下建少姨廟祭祀,故西峰名謂少室山。

五嶽劍派當中的嵩山派,正是以太室山為大本營。天下武宗的少林派,則建在少室山上。以一山而共存武林中兩大名門,此事天下自古罕見。不過少室山和太室山之間,其實也足有二十多里距離。所以要上少室山,倒也用不著擔心會再遭遇嵩山派的人。

少室山中,合共有三十六峰。諸峰簇擁起伏,如旌旗環圍,似劍戟羅列,峰巒參差,峽谷縱橫,頗為壯觀。主峰連天峰,則為嵩山之巔。山頂寬平如寨,分有上下兩層,有四天門之險。從山南北望,一組山峰,互相疊壓,狀如千葉舒蓮,所以當地群眾也俗稱少室山為“九頂蓮花山”。

少室山之北的五乳/峰下,就是中土禪宗祖庭,千餘年來,始終為武林中泰山北斗,被尊為天下武功之宗的武中聖地——少林寺了!

北魏太和年間,天竺高僧跋陀羅,與北魏孝文帝相見,並深得其敬重。孝文帝遷都洛陽,有意為跋陀羅建造寺院。因跋陀羅性喜幽靜,故此孝文帝便將新建寺院的地址,選在距離洛陽不遠以外的中嶽少室山下。而此寺即是日後聞名天下的少林寺了。

三十多年後,即北魏孝昌三年。天竺高僧,禪宗西天第二十八祖菩提達摩南來中土。先是與梁武帝見面,相談並不投契。於是一葦渡江,北上嵩洛,遊經少林寺,就此駐蹕。從此傳下了禪宗法統。後人逐尊菩提達摩為東土禪宗初祖,少林寺亦因而成為禪宗祖庭。

隋唐年間,相傳唐王李世民在洛陽落難,被王世允的侄子王仁則所擒。於是少林寺十三棍僧下山,義救唐王。從此少林武功威名震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