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軟弱卻恰恰只能給民族丟人。所以打架本身不是錯,關鍵是看打什麼樣的架,是在什麼情況下打架,張伯倫在新聞釋出會上的那一句“我們不惹事,可我們也不怕事”和“大國的尊嚴是打出來的,而不是被打出來的”激勵了球迷們。
球迷們討論這些問題,不是因為他們好勇鬥狠或者想看熱鬧,而是很多人都明白,如果一個隊伍沒有血性,沒有自尊,沒有沖天一怒的豪情,沒有敢於為捍衛自己尊嚴而戰鬥的血性,這樣的隊伍你怎麼指望他可以在比賽裡打勝仗?
有關九十年代中國足球隊遠赴歐洲參加一場比賽結果後來引發打架的報道被無所不能的球迷們翻了出來,那一場比賽沒多少人關注,但那份報紙中,對這件事進行評論的人卻不得不提,因為他就是新中國另一位偉人,改革開放總設計師,一位已經辭世但永遠將被中華兒女記在心裡的老者。
採訪發生在歐洲,是那位老人最後一次訪問歐洲的國家,有記者丟擲了這個尖銳的問題,本來是想看中國人的難看,結果這位行將朽木的老先生,卻在媒體前擲地有聲的給出了一個有脊樑的民族才敢於做出的回答:
“打架是錯誤的,就象在國際舞臺中,我們總是倡導和平共處,建設和平世界,我們反對暴力和戰爭,可是如果和平真的可以這麼容易的得到,我們以及你們歐洲還保留著幾百萬軍隊幹什麼?如果任何形式的打架都是錯誤的,我們就乾脆養一群小貓去打比賽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