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4部分

一禮,口中道:“學生拜見王爺。”

胤禛聽他聲音有點熟悉,但一時又想不起來在哪裡聽過,一邊上下打量著眼前這個黑瘦的書生,一邊問:“你叫田文鏡?與鄔先生認識?”

“學生是江南人士,學生一向認為,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所以甚喜遊歷,數年前在杭州曾有幸得鄔先生當面教誨。”他停了一停又道:“前些年福建地震,王爺奉旨意救災時,學生正在福建,王爺為國為民的一腔熱血深令學生敬服,只可惜無緣拜見。”

“哦?當時你也在福建?”胤禛突然想起福建賑災的時候,那日在酒樓看怡寧逼迫何作秀捐款,曾聽過這個聲音和名字。想起當時他的言語,心中頓時大起好感,又聽他說起與鄔思道的交往,更加多了一層親近,當下態度立即和緩了許多,命人看了座,上了茶,二人交談起來。那田文鏡遊歷甚廣,生活窘迫,對下層百姓的生活體悟甚多,對官場腐敗瞭解很深,而這些正投了胤禛的心思,胤禛對這些年吏制的荒廢早已是深惡痛絕。二人一見如故,相談甚歡,一個賣力奉迎,一個話語投機,直到日落西山,不覺間竟聊了一天。

其後,胤禛與田文鏡又多次相談,對他的才學和氣魄心中很是贊成,對他的人品和抱負更是欣賞,有心提攜,於是便令人把田文鏡送進京城,安排到寧園準備來年大考。這田文鏡本是個落魄舉人,仗著幾分才氣又伺才傲物得很,只一心為國,不避嫌怨,性格刻薄,人緣很差,從東南流落到東北,本就抱著打秋風的思想,這下得胤禛如此看重,心下感激,對胤禛那是感恩戴德,恨不能以身相報。

怡寧也很高興,這田文鏡和李衛是雍正朝的兩大名臣,現下竟全都入了寧園,心中這份滿足感自不必說,至於胤禛日後能否像歷史發展那樣當上皇帝,她反倒不操心了。

康熙五十六年,發生了件大事,享年77歲的孝惠皇太后在寧壽宮壽終正寢了。這位老太太也姓博爾濟吉特氏,與後世聞名的孝莊太皇太后是一族,是科爾沁貝勒綽爾濟之女,順治帝第一個廢后的親侄女。順治帝第一個皇后被廢后,迎娶了她,當時為妃,一個月後被冊立為皇后。當時順治帝正與心愛的董鄂氏熱戀,對她不聞不問,整日琢磨著如何把她廢了改立自己心愛的女人為後,因此她的日子並不好過。好在這個女子生性恬淡,不像她的姑姑那麼驕奢跋扈,從不爭風吃醋。康熙繼位後,她與康熙的生母佟佳氏並列為二後,但佟佳氏福薄命淺,早早就故去了,孝莊太皇太后去世後,只留下她與康熙母子二人相依為命,因此感情十分融洽。康熙對她很是孝順,曾多次奉她到五臺山禮佛,出巡也都帶著老太太,病重期間更是朝夕相伺,待如生母。

老太太很喜歡怡寧,與胤禛的感情也很深,因此在得知她生病的訊息後,這兩口子就馬不停蹄地趕回京城,在床前輪班伺候,怡寧更是變著花樣地把記憶中的故事笑話講給她聽,希望能透過精神治療法把她的病治好。但是歲月不饒人,畢竟年歲大了,再掙扎了幾個月後,老太太還是沒能挺住。痛哭之後,康熙下令,將老太后的靈柩與順治帝合葬,同時全國大喪,舉國哀悼。作為老太后喪禮的總負責人,在接下來的日子裡胤禛是忙前忙後,腳不粘地,煩瑣的禮節和流程把他累得人仰馬翻。好容易到了康熙57年年下,胤禛才抽出空來歇上一歇。

由於國喪,宮中的新年也不熱鬧,不過皇家的年夜飯還是要吃的,就這樣,年三十晚上,胤禛攜著那拉氏和怡寧,帶著雍王府的一群鶯鶯燕燕們準時出現在紫禁城乾清宮的皇家春節家宴上了。

尾聲

乾隆3年,年輕的皇帝站在五臺山頂,遠望東南方向,心中感慨萬千:聽紅杏嬤嬤說,當年就是在這裡,額娘被策旺擄掠,其後發現有了自己。每逢說到這段經歷,紅杏都要忍不住偷偷地描述一下皇阿瑪當日歡喜的樣子,用她的原話形容:“雍王爺當時歡喜得人都呆了,忙前忙後,站都站不住了。”

想到這裡,弘曆的嘴角便忍不住露出一絲笑意,皇阿瑪對待其他人雖然嚴厲冷酷,但是對待額孃的那份愛意是無論如何也掩藏不住的。恐怕全天下人都知道,在雍正皇帝心中,比江山更重要的是一個女人。

也許正是因為如此,在當年皇爺爺的千叟宴上,當皇爺爺宣佈禪位於皇阿瑪時,皇阿瑪才會那麼極力推辭。當額娘甘願退居皇貴妃的位置,把那拉氏額娘推上皇后的寶座後,弘暉大哥才會毅然皈依基督教,把這把龍椅的繼承權毫不猶豫地留給了自己。

他回憶起皇阿瑪聽說大哥皈依基督教的訊息後,當時黯然神傷卻始終不命人阻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