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之人,看上去很有涵養,很隨和,很肅敬,很愉悅,目光往來正而有神,眾人皆稱其為“君子”。

這五種人中,只有第五種人是身體健康的人,其餘四種人都是病態。太陰之人“多陰而無陽……陰陽不和,緩筋而厚皮”;少陰之人“多陰而少陽,其血易脫,其氣易敗”;太陽之人“多陽而少陰,陽重脫者易狂,陰陽皆脫者,暴死,不知人也”;少陽之人“多陽少陰……血在中而氣外,實陰而虛陽”。

所以,根據上述介紹,我們應該主動改變自己的性格,使自己成為性情中和、陰陽平和之人;作為醫生,也應該主動引導病人在陶冶性情、改變性格、成為陰陽平和之人上下功夫,以使疾病早日康復。

2006年10月30日於北京

21·問診

中醫文化隨筆21·問診

關於問診,中醫認為必須要通曉人事。《黃帝內經素問·疏五過論》:“聖人之治病也,必知天地陰陽,四時經紀,五臟六腑,雌雄表裡。刺灸砭石,毒藥所主,從容人事,以明經道……”也就是說,作為聖人的醫生治療疾病,一定要清楚天地陰陽之理和四時法則、五臟六腑、雌雄表裡等情況,也清楚刺灸砭石和藥物治療的適應症,順從於人事,而明瞭如何治療疾病。

那麼如何在診治疾病時“通曉人事”呢?

“凡未診病者,必問嘗貴後賤,雖不中邪,病從內生,名曰脫營。嘗富後貧,名曰失精……身體日減,氣虛無精,病深無氣,灑灑然時驚。病深者,以其外耗於衛,內奪於榮。”大意是說,有一些病是失志病,在診治疾病時,要詢問一下病人的“貴賤貧富”情況,也就是了解一下病人的過去與現在的基本生活和工作情況。這類病人往往沒有風寒暑溼等外邪侵犯的病因,病是從內而生的,曾貴後賤的人是“脫營”之症,曾富後貧的人是“失精”。他們因為情緒抑鬱,所以耗煎營血,悲則傷氣,導致身體日益衰弱,所以外耗於衛氣,內耗於營血。

像這類疾病,當我們問到這些後,馬上意識到是虛症,應該予以鎮心安神、昇陽益氣等藥物進行治療。如果引起了痰核(如乳腺增生),也是由於耗損氣血而致,治療初期要注意急用益氣養營等藥專心治療,切不可當作實火而清熱解毒、攻堅散結,否則可能會引起疾病的急劇惡化。同時,我們要注意鼓勵或引導病人樹立戰勝困難的勇氣,學會開闊心胸,隨遇而安,隨緣行事,樂觀向上。

“凡欲診病者,必問飲食居處,暴樂暴苦,始樂後苦,皆傷精氣。精氣竭絕,形體毀沮(jǔ)。暴怒傷陰,暴喜傷陽。厥氣上行,滿脈去形。”

大意是說,我們在問診時,一定要詢問一下病人的飲食和居住情況,是否暴樂暴苦,始樂後苦。因為偏頗的飲食和不良的生活習慣會傷害人的精氣(參見《中醫文化隨筆01·飲食》;暴樂暴苦,始樂後苦,情緒的巨大波動,也會影響人的精氣,因為“喜則氣緩”、“悲則氣消”。精氣減少,形體就會隨之衰弱。暴怒使氣機向上,從而傷害人的陰氣;暴喜使氣機懈緩,從而傷害人的陽氣。多因怒氣等激動的情緒太過,厥逆之氣上行,氣血上湧,氣滿脈內,甚至引起出血等症狀,傷害形體(如腦溢血導致癱瘓等)。

清楚了上述病因,我們才能有的放矢地進行治療,除了藥物等方法進行治療外,還應使病人意識到自己的性格不足,以及不良的生活習氣、飲食習慣,加以改正,從而促進疾病的康復。

另外,中醫並非片面神化脈診的作用,而是認為望、聞、問等其他三診也很重要。《黃帝內經素問·徵四失論》:“診病不問其始;憂患飲食之失節;起居之過度;或傷於毒;不先言此;卒(猝)持寸口;何病能中?”大意是說,診病不問病因,則不知有否憂患和飲食的失節以及起居過度的情況;或者是否被毒所傷,不提這些,而僅僅靠把脈診病,怎麼能行呢?

總之,中醫要通曉人事,尤其在問診上應該注意。

2006年11月1日於北京 txt小說上傳分享

22·聞診

中醫文化隨筆22·聞診

所謂聞診,就是透過聽病人的聲音或聞與病人相關的氣味來診斷疾病。《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視喘息,聽音聲,而知所苦。”

聞診中,我們可以聞是否有五種聲音。《黃帝內經素問·宣明五氣》:“五氣所病:心為噫,肺為咳,肝為語,脾為吞,腎為欠、為嚏。” 這裡的“五氣所病”就是本文要探討的五種聲音。

1、噫(ài,一說讀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