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心娘娘實力堪比聖人。有平心娘娘作為庇護,幽冥地界自然是一眾祖巫最好的修養療傷之所在。一眾祖巫定然是想要在幽冥地府養好傷勢之後在出來洪荒。
而見巫族並沒有做出什麼大動作,洪荒巫妖二族在兩族高層的號令下,皆是謹守門戶,彼此維持和平狀態。洪荒大地反而因此進入了一個相對平和的時期。而在這種情況下,洪荒眾位聖人卻是不甘寂寞,紛紛大開山門,開始從洪荒眾生中招收弟子。
話說崑崙山,三清各自成道之後,因三人對道的領悟不同,各自走上自己的道。老子清淨無為,又身為大哥,所以也不和元始通天爭論,只是每次論道的時候三人對自己的道各抒己見。元始講究順天順勢,而且最好麵皮,所以收徒看出生資質。通天認為破而後立,如鴻均講道一般有教無類,只要有向道之心就可以得道。二人每每論道意見相左。
因為關係彼此大道理念,元始通天兩人都不肯讓步,偶爾也會鬧得不歡而散。雖說三清情誼深重,不會因為些許小事而產生隔閡,但為了避免爭論,三清都有意無意的開始減少了一起論道的次數。仍然滯留在崑崙山中的長耳定光仙見此情景急在心中。
擁有後世記憶的他再清楚不過,三清正是因為彼此大道理念不同,道義各異,從而意見不合常有爭論,為了避免長久爭吵有傷兄弟情義,後來乾脆分家單過。可殊不知正是因為三清分家單過之後,來往的少了,相互之間少了交流,加之門下弟子相互不服較勁,兩大教派相互競爭,最終兄弟反目禍起蕭牆。
並不是說三清並不存在兄弟情義,其實三清之間存在著很深的兄弟情義,億萬年相互陪伴相互扶持所培養出來的感情豈能是假的?只不過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是需要不斷的維繫的,即便是聖人也不例外。自從因為通天廣收門徒引起元始的不滿之後,三清分家,老子將洞府搬去首陽山,通天將洞府設在海外金鰲島,元始留在崑崙山玉虛宮。
其實三清分家的時候只不過是因為在收徒一事上意見存在分歧,彼此間的情義並沒有因為分家而淡薄。真正使得三清情分變淡,是在三清分家之後。
通天因為氣不過二哥元始說他收徒之法錯誤,便一心交手弟子,想要讓門下弟子勝過元始的弟子,好證明自己的廣收門徒之路並沒有走錯。爭強好勝之心一起,通天便少了與老子和元始兩位兄長的走動。
老子與元始兩人作為兄長,通天這個弟弟不來走動,難道還讓兄長主動去通天那裡拜會不成?尤其是元始,元始本就比較好面子,三清分家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他忍受不了通天不分良莠,廣招門徒的做法。
對通天的出走,元始心中還是存有一絲歉疚的,只要通天在分家之後前去玉虛宮走動,元始自然也就會向通天表達歉意,兄弟間的滿天的烏雲也就散了。
可是通天分家之後長久不回玉虛宮,這就使得元始誤會通天還在生他的氣,元始有心化解,卻又拉不下臉去金鰲島碧遊宮找通天道歉。通天又不來崑崙山,不給他道歉的機會,長此以往,元始心中就擰上了一個疙瘩。
加之三清座下門徒弟子們又相互不服氣,常有衝突,時常鬧到各自的老師那裡去,開始元始和通天自然不當回事,只當是小孩子不懂事,一笑置之。可是架不住三天兩頭老這樣鬧。因為彼此間少了溝通,只聽座下弟子一派之言,時間長了難免有些偏聽偏信。心中對彼此也就有了一些看法。
待到封神大劫之時,劫數所致,只能在道門之內完成劫數。也就是必須在道門之中選人上榜封神。道門三教,人教,闡教,截教這三個教派之中,人教教主老子為三清長兄,門下只有一名入室弟子玄都**師,自然不可能讓老子這個唯一的弟子身死上榜。
既然老子門下不能上榜,那封神榜上的神位就得由闡截兩教弟子來充數。既然必須的有人身死充滿封神榜,兩教門下平時有多有不睦,存在激烈競爭,在封神大劫到來之際,自然是拼命送對手上榜,以此來保全自己。
兩教相互攻殺,死的都是聖人門下,聖人亦有情,見門下弟子喪命也是心痛。尤其是通天,他收的弟子人數眾多,參與進大劫中的人數就多,身死道消的弟子自然也就隨之多起來。畢竟都是通天一手教匯出來的弟子,而且通天於是性情中人,對這些弟子豈能沒有感情?
這些弟子紛紛喪命於闡教門下手中,一次兩次通天還能壓抑心中苦痛,可隨著隕落弟子的人數增長,尤其是一些通天十分看重的弟子也隕落在闡教弟子手中之後,通天終於忍不住了,憤而出山,與闡教一爭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