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95部分

六萬人後來的歷史學家認為,坤甸奧運會是奧運會歷史上的里程碑有九十四個國家和地區派來了代表隊,在當時看來,這是有史以來參加國和地區最多的一次其中,運動員的總數達到五千五百多人,其中女運動員人數達到七百三十二人,而本屆奧運會的觀眾是達到了一千餘萬人

南洋聯邦為坤甸奧運會的投資,在當時是前所未有的,計劃投摺合當時的美元達30億除此以外,聯邦政府還以國家的名義呼叫了全國的人力資源,至少十萬內地農民被僱傭到坤甸,成為奧運會的建築大軍這些人從此離開了農村,成為首都的居民在當時,南洋聯邦的國民對奧運會抱有極大的熱情,“艱苦奮鬥”這樣的口號並不僅僅是中國才有,也是那一代南洋聯邦建設者的真實寫照

如果以純經濟的眼光來看坤甸奧運會,它對國家的經濟增長貢獻並不如想象中的那樣巨大在奧運會舉辦期間,實際到南洋聯邦的外國觀光遊客只有估計量的三分之二但這種細末的缺憾遠遠不足以說明坤甸奧運會對南洋聯邦的影響在透過龐大的工業化基礎建設後,南洋聯邦在隨後的幾年裡經濟迅騰飛,一九六八年過英,一九七零年過法國,一九七三年過西德,成為繼美國之後的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

而且,南洋聯邦以奧運會為契機,繼續深入地進行著改變國民精神和素質的工作在申辦奧運會成功之後,聯邦政府便對國民,特別是對坤甸的市民提出了六項要求,以後逐漸成為國民的禮儀規範這六條包括:對所有來會的外國友人,不分國家,不論身份,一律要熱情接待;注重儀表,到機場接人一定要穿正規服裝,不符合要求的人不能進機場;在觀看奧運會所有專案的比賽時,無論哪個國家的運動員奪得金牌,都要熱情鼓掌;不許隨地吐痰、便溺;司機在行車時遇到行人時要禮讓,保證交通安全及道路通暢;要做到文明素質教育從幼兒園抓起,從小就開始培養良好的個人素質和行為禮儀規範

可以說,南洋聯邦藉助奧運會,在培養國民禮儀素質上的工作獲得了巨大成功,這讓參加奧運會的外國人都感到驚訝進入奧運會場館觀看比賽的南洋聯邦國民,幾乎每個人都攜帶著垃圾袋,當時的錄影和電視轉播可以證明,當時的現場如果說沒有一片廢紙是有些誇張,但確實非常整潔

只有改變自己,才能影響世界,這句話並不深奧,但能夠做到的卻不多而黃曆領導的聯邦政府,透過奧運會向世界展示了國民素質教育的成就而這樣的影響是深遠的,奧運會之後,包括美國、英法在內的很多國家都與南洋聯邦簽署了互免簽證的協議,使南洋聯邦的民眾持有效的本國護照即可自由出入對方國境換句話說,這是對一個國家的尊重,對一個國家民眾文明程度的認可

藍天上,幾千只白鴿上下翱翔,五架飛機凌空盤旋,用煙花繪出了五環標誌;看臺上,幾萬名觀眾心情激奮,揮舞著旗幟,人聲鼎沸場館外的奧運廣場上,在紐約世博會上剛剛亮相的高科技產品——複合螢幕牆,只用了六個月便又在這裡被引進矗立起來,讓幾萬名沒辦法進場的觀眾們大飽眼福,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黃曆在這隆重、壯觀的開幕式上感慨萬千,面帶微笑,頻頻招手示意二十多年的奮鬥啊,如果說只為了奧運會當然不可能,但從奧運會折射出的對國家的意義卻讓他倍感欣慰

不是嗎,能成功舉辦奧運會難道不能體現出南洋聯邦在亞洲的地位,在世界上的地位?看看前來參加開幕式的各國政要,便知道多有面子了不僅亞共體的成員國首腦幾乎全部來了,連美國和歐洲國家也派出了高階別的官員前來捧場這不僅是自己的榮耀,是國家的光榮,南洋聯邦的實力已經令世界為之矚目

“奧運會重要的不是勝利,而是參加;生活的本質不是征服,而是奮鬥……”會場播放著顧拜旦在一九三六年奧運會上的法語講話錄音,今年是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復興七十週年,坤甸奧運組委員特別用這種方式來紀念顧拜旦這位奧林匹克的創始人

奮鬥啊,正是這樣,坤甸奧運會不僅是奧運匹克運動的里程碑,也將是南洋聯邦發展的一個對於自己來說,在這件極有意義的大事過後,依然要不停的奮鬥,這就是自己的宿命

………………

承辦奧運會能夠在很多方面證明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包括經濟、政治、環境等方面的水平但奧運會畢竟是一個體育盛會,注重的還是體育的成績,為此,黃曆也不得不急功近利了一回

換句話說,在黃曆眼中,一個國家能拿多少塊金牌跟這個國家的民眾體質水平沒有太大的關係是搞精英體育,還是搞全民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