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別的國家輸出自己的價值觀和文化影響在『xìng』質上是一樣的,更進一步說,南洋聯邦不也在運用經濟、政治、軍事上的影響在拉攏盟友嗎,是不是也可以稱之為輸出什麼什麼的。
但從歷史的高度出發,黃曆是反對中國向外“輸出革命”的,或者至少認為在方式方法上有很大的問題,也造成了很大的嚴重後果。書mí群2
首先,“輸出革命”使中國的脆弱的外『jiāo』關係『méng』上了一層『yīn』影,泰國、緬甸、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印尼、汶萊等國政fǔ,表面上對中國低聲下氣,既想跟中國友好,又不敢跟歐美國家走得太近,但內心裡卻對中國產生了相當大的反感和仇恨。等到中國停止了這種行動後,立刻便上演出了一場“蛇咬農夫”的故事,不能不說是積怨所至。
其次,這種“輸出革命”看似成果顯著,這些國家的**力量在中國的支援下,在他們本國能夠形成了一個很強的力量,甚至有左右本國局勢的本事。但這種力量和能力是在中國不斷的“輸血”似的幫助下建立起來的,換句話說,要想長久地保持這種局面,就必須要中國擁有與之相稱的經濟實力。那麼,中國有嗎?在黃曆看來是不夠的,遠遠不夠。打鐵還要自身硬,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兒。這句話說得千真萬確,中國現在的關鍵不是要“輸出革命”,而是要發展經濟,或者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再進行這種耗費錢財的行為。
另外,各國的情況紛繁複雜,而中國的“輸出革命”卻要求各國**照搬中國的模式,即依靠農民建立農村根據地、進行遊擊戰爭、以農村包圍城市和“槍桿子裡面出政權”作為各國革命的道路。顯然,這種不考慮實際情況的教條式的做法是有問題的,在援助源源不斷的情況下,隱患被暫時掩蓋了。等到中國調整政策,不再支援他們時,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印尼、汶萊等國的**游擊隊便幾乎完全被剿滅,或被解散、被削弱,沒有哪一個能重現中國**奪取江山的榮光。
更重要的一點是中國的“輸出革命”不分物件,完全以意識形態出發,沒有考慮到實際上的國家利益。比如說,泰國和緬甸都是中國的友好鄰邦,兩國政fǔ與中國政fǔ的關係也十分良好,但**在“文革”期間仍然把這兩個國家視為“輸出革命”的重要目標國。
我們的朋友遍天下,驀然回首,只剩阿爾巴尼亞。實踐證明,“輸出革命”是一個艱鉅的任務,要有選擇,有手段,有實力,不管三七二十一,只有是**便支援,只能引起周邊國家的反感和警覺,使本國的生存環境更加惡劣。
再從深裡考慮,即便“輸出革命”大獲成功,那又怎麼樣?把別的國家變成社會主義『xìng』質,對自己來說就是福嗎?顯然,**與美國同樣走進了一個認識上的誤區。
在黃曆看來,美國人的多米諾骨牌效應根本就是錯誤的,就算你把蘇聯演變成資本主義,也未必就是美國的福音。在沒有出現**之前,世界上的資本主義國家不照樣打得你死我活,歷史上數不完的戰爭,有幾場是資本主義和**打的?英國的炸彈是丟在柏林而不是莫斯科;襲擊珍珠港的也不是蘇聯紅軍。有時內戰比外戰打得還厲害。英法百年戰爭也不是為了什麼主義才打的!
而**國家難道就是鐵板一塊嗎,當然不是,內訌和衝突不是照樣層出不窮。先是蘇聯和南斯拉夫鬧衝突;接著蘇聯又出兵匈牙利,再接著是蘇聯和阿爾巴尼亞斷『jiāo』,現在,中國正在高喊打倒蘇修和美帝!
看看,蘇聯援助過中國,又和中國鬧翻;中國援助過北越,最後也有自衛反擊戰。何必呢,使別的國家改變社會『xìng』質,只是心理上的痛快,付出了真金白銀,人民血汗,實質『xìng』的收穫呢,可能顆粒無收,也可能賠個『jīng』光。
這個道理沒有懂嗎?顯然不是,但國際大環境在那裡擺著,作為政fǔ首腦自然不敢輕易做出這樣的結論,退讓即是膽小,妥協即是投降,壓力之下,觀念扭曲也在情理之中。
當然,黃曆不想把自己的觀點暴『lù』給大眾,但灌輸給自己青睞的人卻是必須的事情。鍾可萍、沈棟、郭益南、詹長生、周明偉等等,作為延續自己夢想的接班人,黃曆一直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們,使他們成為別人不屑的“實用主義者”。
一九六四年二月,黃曆偕夫人進行了一次長途旅行,視察蘇拉威西島、馬魯古群島、幾內亞島的建設情況。作為後加入南洋聯邦的這些地方,經濟發展雖然相對滯後,但在聯邦政fǔ的經濟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