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44部分

得南洋聯邦的武器出口紅紅火火,但象對埃及這樣大力扶持的國家,還是寥寥無幾。不光是武器方面的大力供應,南洋聯邦還訓練了大批埃及飛行員和坦克手,以及具有新式作戰指揮思想的軍官。

進入到一九五五年下半年後,南洋聯邦更是向埃及出口了自己空軍新裝備的“梟Ⅰ”型戰鬥轟炸機和“鷂Ⅰ”型殲擊機,而這還是南洋聯邦噴氣式飛機的首次出口。原因很簡單,埃及的石油出口已經有八成被南洋聯邦所吞下,而納賽爾與黃曆的通訊過程中,越來越暴露出好戰及泛阿拉伯主義的傾向,對蘇伊士運河的收回已經進入了他的計劃當中。

別人或許不知道,也或許估計不到嚴重的後果,而黃曆卻清楚地認識到收回蘇伊士運河就意味著一場戰爭。基於南洋聯邦在埃及的巨大利益,以及日後繼續在中東滲透的需要,黃曆在勸說無效的情況下,就必須選擇支援納賽爾。由此才加快了武器出售的質量和數量,三百門帶有自動跟蹤炮瞄雷達的高射炮,總數達一百二十架的噴氣式飛機,預計於五六年七月全部交貨。這是先收錢物,再交貨的吝嗇的黃曆很少見的幾次大方和慷慨。

當然,這些戰爭所需的硬體是必要的,但黃曆更厲害的是他的頭腦。戰爭將是以何種方式展開,戰鬥的可能程式如何進行,他對此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