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階段才實行的“土改呢”?
越共中央對這個問題的答覆是:中國當時由延安和重慶兩個政權組成民族統一戰線,後者代表地主利益;而北越的情況不是這樣,除了法國殖民者就是在西貢的保大傀儡政權,所以實行“土改”是有條件的。換言之,在北越,無人保護地主的利益,所以即使在“民族**”時期也可以將他們打倒。
直接領導這次“土改”的長征從1941年起就擔任總書記,在越共領導人中地位僅次於胡志明。他受**影響很深,不但把“土改”看成是在越南照搬“中國模式”的最重要部分,而且看成是他個人對北越**最大的貢獻,甚至有時把派往地方的“土改”工作隊稱為“我的”幹部。
在全面“土改”之前,北越勞動黨於1953年春節在農村發動了一場恐怖運動,為即將到來的“土改”鋪平道路。這場運動以北越黨中央的一道命令開始,名義上是打擊那些沒按照規定交納農業和商業稅的富戶,但實際上幾乎波及全體農民。
運動開始後,幹部組成工作組,帶著棍棒、繩索和武器下鄉,對那些未完成上交稅收的農民嚴刑逼問,強迫他們交代逃稅的後臺和同夥,以及逃稅的政治目的。使用的刑法包括在頭頸上吊石塊,用繩索拴住手或腳吊起來等等。這場運動很快就產生了滾雪球效應,把越來越多的農民捲進去成為受害者。
後來運動開始失控了,逃稅與否已不再受到關注,揪出反**和鎮壓反**成了主要口號。在很多地方,工作組和黨的幹部都只在幕後操縱,甚至原先被依靠的“貧苦農民”也遭到排斥,前臺則由鄉村的破落戶和痞子主導。恐怖籠罩了越北農村,有幾萬人被抓進監獄,甚至很多黨員幹部由於其家庭背景和對運動的抵制也成為犧牲品。
越北農村的這場恐怖延續了很長時間,平均每個村都有人死亡。北越**取得對農村基層的控制權後,又收集了那些抵制運動、參加運動不力或企圖保護自己在農村的親戚的黨員幹部名單,然後把他們全部送進“再教育營”。這場“反逃稅”運動所造成的後果是,在北越農村造成了恐怖氣氛和對黨的絕對服從,為以後“土改”的全面展開鋪平了道路。
北越的“土改”從1954年透過“土地改革法”開始,在這場“土改”中,大量中農和富農被劃為“地主”而受到打擊,甚至被送上“人民法庭”乃至槍決。同時,越共還對“土改”物件的家屬實行“社會隔離”政策,不允許這些家屬與外界有任何聯絡,導致大批婦女兒童在家中餓死。這實際上是黨的“消滅地富”政策的組成部分。在黨內,很多反對這種“土改”政策的原“老區”黨員幹部受到積極貫徹新政策的外來幹部的打擊、懲處甚至殺害。
情報、照片、統計資料,甚至包括證人證物都在秘密蒐集當中,南越、南洋聯邦和美國的聯合情報機構正在組織行動,勸誘並協助那些對北越土改政策極端不滿以及遭受到迫害的北越農民和幹部潛逃南方。
為了更直觀、有效地進行宣傳戰,美國出錢出物資,南洋聯邦出人,擴大了南越的廣播電臺,並且在村鎮城市建立廣播網,透過大喇叭讓南越民眾能夠享用不花錢的收音機。
儘管針對北越的行動一直沒有終止,但南越政府卻一直保持低調,對外宣傳的口徑是“和平共處,和平競爭,和平**,和平統一”。但就在這種相對軟弱的態度的掩護下,穩固了政權的潘光誕在南洋聯邦和美國的支援下,開始對南越軍隊系統下手了。
同樣稟承於用最小的動亂解決問題這樣一個思路,一九五六年三月,西貢的越南軍事學院正式開張了,奪取軍權,消除派系,進行整編的大戲拉開了帷幕。
為了保證在南越統一軍令,整編軍隊行動的順利實施,南洋聯邦和美國不惜以破壞日內瓦規定為代價。兩國出動了聯合艦隊,包括美國第七艦隊的一艘航母,南洋聯邦的兩艘直升機航母,停靠於西貢港口,對南越軍隊中可能的異動進行監視和威懾。
將校進修班一共開展了三期,每期時間為半個月,軍校的教官全部由南洋聯邦和美國派遣。其實所謂進修,不過是將這些南越將領調離軍隊,暫時脫離軍權。而經過觀察和考核,確有能力者將被留用,但卻是重新分配,不再會回到自己熟悉的部隊;而庸碌無能者則被暫時安置到總參謀部,等待軍隊整編完成後,再將這些人另行處理。
兩個月後,原來擁有五個師的南越國民軍的高階將領以師為單位幾乎全部輪換了一遍,一些原來由南洋聯邦培訓的越南軍官滲透了進去,開始掌控兵權。緊接著,軍事學院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