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33部分

包括首相吉田茂等日本高官對第二階段和會的艱難是完全出乎意料的,他們沒有想到南洋聯邦竟然能讓美國對日政策作出適當的調整,更沒有想到南洋聯邦會準備得如此充分,態度如此強硬。而日本想要復興,就必須要與東南亞各國建立經濟聯絡,既利用這一地區的資源,又使之成為日本的市場。。。。

更多到,地址

第一百六十六章對日和會背後的陰謀

第一百六十六章對日和會背後的陰謀

對日和會對於日本來說相當重要,日本急於獲得在投降六年之久後的法律上的“獨立”,而且為了使美國答應,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比如明確表示簽訂和約後將請求美軍繼續駐紮日本,又提出“輕武裝論”,以減輕美國要求日本重整軍力的壓力。

本來以為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突然因為南洋聯邦聯合一批亞洲新興國家的反對而陷入了困境,令首相吉田茂措手不及。

作為外交官出身的政治家,吉田對戰後國際環境有清醒的認識,始終以高度的現實主義(而不是理想主義)的視角、技巧來應對和處理國內、國際矛盾。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佔領時期的每一位日本領導人,都必須謹小慎微地協調與佔領軍當局(GHQ)的關係,但以吉田與麥克阿瑟元帥的合作最為密切。麥克阿瑟是法典的制定者,吉田則是執行者。前者丟擲提綱挈領式的法令,後者再把它們塑造成為適合日本需要的東西。

不能不說吉田茂具有超常的審時度勢、見風使舵的能力,其精明、機敏的現實主義,甚至到了堪以“實用主義”來形容的地步。作為戰敗初期日本政治的掌舵者,他有準確判斷風向、權衡利弊得失,在動盪的國際政治格局中折衝樽俎、精確遊走的能力,他想使處於東西冷戰夾縫中的日本,絕處逢生,實現了戰後復興。

但也不能不說吉田茂生不逢時,他遇到了一個更強悍、更精明、更老謀深算的對手。南洋聯邦的黃大總統,利用各種手段靠攏美國,並在朝鮮戰爭中一躍而成為遠東力量舉足輕重的一支,得到了美國的高度青睞,也使得美國對日本所能起到的作用不得不重新進行評估。

美國不是要拋棄日本,但無疑對日本的復興已經變得不是那麼熱心。而且,對於輿論的力量也不得不做出姿態,向南洋聯邦及亞洲各國表示善意。印度支那的局勢使得美國更加倚重南洋聯邦的力量,而適值總統大選之前,杜魯門也不得不小心從事,以尋求連任。舊金山和會上美國已經得罪了很多國家,包括英澳等國不過是迫於美國的壓力而放棄賠償,但肯定會耿耿於懷。在坤甸第二階段和會上,儘管美國可以故伎重施,但顯然他們不準備那樣做。一面是日本,一面是南洋聯邦及其聯合的亞洲諸國,孰輕孰重,一目瞭然。

吉田茂在屋內轉著圈子,將這一系列的事情仔細思索,試圖找到一道解決之道。對戰爭罪行的道歉,在別的戰敗國可行,在日本必然會引起動亂。右翼勢力依然強大,連吉田茂也不得不承認這個事實。只因為說過天皇的戰爭責任問題,那位日本議員就遭到了右翼分子的刺殺。如果全面接受南洋聯邦的條件,對於一直用“停戰”來掩飾戰敗和投降的日本人來說,在心理上必將遭到沉重的打擊。

還有國內的民主進步勢力,一直在暗中挑動民眾對“道格路線”的不滿情緒,對低工資低米價,緊縮通貨,企業合理化(“解僱政策”)政策指責不已。而在野黨更對政府即將與美國簽訂的“日美安全保障條約”炮轟不止,對把日本置於美國的軍事保護之下,把沖繩、小笠原群島等的統治權也“委任”給美國進行強烈譴責,參加舊金山和會的在野黨代表就已經拒絕出席簽字儀式。

困局難解呀,吉田茂緊緊皺起了眉頭。目前有三條路可走,一是向美國哀求,讓美國發揮力量,迫使南洋聯邦等亞洲國家作出讓步;二是對戰爭罪行道歉,取得亞洲國家的原諒;三是與南洋聯邦進行溝通,使這位坤甸和會的龍頭老大改變立場。

好吧,也只能先這樣了,吉田茂嘆了口氣,有些頹喪地撓著禿頭。

………………

坤甸和會第二階段會議陷入了暫停,日本內閣官房長官岡崎勝男不能作主,需要與國內溝通研究,黃曆作為大會主席,看似很寬容地宣佈暫時休會,但私底下卻讓南洋聯邦代表團與亞洲各國展開頻繁會談,以更緊密的團結對付日本。

當然,黃曆不是一個只靠嘴皮子取勝的人,一個陰謀早在派出駐日軍隊的時候便已經在日本展開。此時藉著坤甸和會,藉著日本輿論陷於混亂和爭吵,是該讓美國人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