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部分

長大成人後,時值災禍延年,民不聊生,各地皆揭竿而起,到處是叛黨與亂軍,山匪流寇佔山為王,統治者征斂無度,民夫轉輸不息,徭役無期,士卒多列溝壑,骸骨遍及平野。黃河以北,千里荒蕪人煙,江淮之間,皆成沒人種植的荒地。加之旱澇不保收的災年,商人從中盈利,坐地起架,谷價猛增,百姓困苦不堪言表,飢寒交加。在這無法生存,朝不飽夕的時局下,各地農民均拿起鋤頭武器,均投奔起義軍,起義的隊伍約百十餘支,遍及全國,星星之火,亟待燎遠。

在公元614年到617年間,農民起義的風暴已席捲全國大部分地區,先後在全國各地,興起的起義軍大小不下百支,參加的人數多達百萬之眾。後來,農民起義軍由弱變強,由零星匯為總存,匯成三支強大反隋主力:一支是河南李密的瓦崗軍,一支是河北的竇建德軍,一支是江淮地區的杜伏威軍。其中最強大的便是李密領導的瓦崗軍。

王世充遂棄文從武,投身於軍營,到處討伐農民起義軍,開皇年間,因討伐起義農民軍,且巧舌詭辯,阿諛奉成,逢顏拍馬,在軍中混的風生水起,軍功升至兵部員外郎,大業年間,官至江都宮監,頗為隋煬帝信任,後參與平定楊玄感之亂,以及河南山東一帶民變有功,聲望更高,並奠定其在河南地區的勢力。楊玄感率軍圍困東都洛陽,他曾帶勤王之師將其驅逐。

大業十四年(618年),隋煬帝楊廣被宇文化及所弒,擁秦王楊浩為帝。

王世充與元文都、皇甫無逸等人在東都(洛陽)擁立越王楊侗為皇帝,即皇泰帝,王世充被任命為吏部尚書、鄭國公,加官進爵,成為柱國之功臣。

瓦崗軍此時率兵三十萬,圍攻東都洛陽,李密急功心切,欲取帝都已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