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06部分

大點金旋子彩畫。凡遇朔望、萬壽聖節、元旦及國家大慶等,大祭於前殿;遇列聖列後聖誕、忌辰及元宵、清明、中元、霜降、歲除等日,於後殿上香行禮;凡上徽號、冊立、冊封、御經筵、耕、謁陵、巡狩、迴鑾及諸慶典,均祗告於後殿。

承乾宮,內廷東六宮之一。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永寧宮。宮為兩進院,後院正殿5間,明間開門。此宮在明代為貴妃所居。

景仁宮,內廷東六宮之一。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長安宮。宮為二進院,正門南向,門內有石影壁一座,傳為元代遺物。後院正殿5間,明間開門。景仁宮明代為嬪妃居所。

延禧宮延禧宮為內廷東六宮之一,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初名長壽宮。殿前有東西配殿各3間。後院正殿5間,亦有東西配殿各3間,均為黃琉璃瓦硬山頂。

景陽宮,為內廷東六宮之一,位於鍾粹宮之東、永和宮之北。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長陽宮,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景陽宮。明代為嬪妃所居。宮為二進院,正門南向,名景陽門,前院正殿即景陽宮,面闊3間,黃琉璃瓦廡殿頂,與東六宮中其它五宮的屋頂形式不同。後院正殿為御書房,面闊5間,明間開門,黃琉璃瓦歇山式頂。次、梢間為檻牆、檻窗,簷下施以鬥,飾龍和璽彩畫。東西六宮年節張掛的《宮訓圖》原收藏於此。

永和宮,內廷東六宮之一,位於承乾宮之東、景陽宮之南。明代為妃嬪所居,清代為后妃所居。清康熙帝孝恭仁皇后久居此宮。其後,道光帝靜貴妃,咸豐帝麗貴人等先後在此居住。宮為二進院,正門南向,名永和門,前院正殿即永和宮,面闊5間。明間開門,次、梢間皆為檻牆,上安支窗。正間室內懸乾隆御題“儀昭淑慎”匾,吊白樘箅子頂棚,方磚墁地。東西有配殿各3間,明間開門,黃琉璃瓦硬山式頂,簷下飾旋子彩畫。東西配殿的北側皆為耳房,各3間。

毓慶宮毓慶宮位於內廷東路奉先殿與齋宮之間,系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在明代奉慈殿基址上修建而成。是由長方形院落組成的建築群,前後共四進。正門前星門,門內為第一進院落,有值房3座,西牆開陽曜門與齋宮相通。過院北祥旭門為第二進院落,正殿本殿,東西配殿各3間。第三進院東西兩側各有圍房20間,直抵第四進院,正殿即毓慶宮,建築為工字殿。毓慶宮是康熙年間特為皇太子允所建,後作為皇子居所。

齋宮齋宮位於紫禁城東六宮之南,毓慶宮西,為皇帝行祭天祀地典禮前的齋戒之所,祭天祀地前的齋戒均在宮外進行。齋宮系前朝後寢兩進的長方形院落。前殿齋宮,面闊5間,黃琉璃瓦歇山頂,前出抱廈3間,明間、兩次間開隔扇門,兩梢間為檻窗。凡祭天祀地及祈谷、常雩大祀前,皇帝致齋於此。遇皇帝宿齋宮,恭設齋戒牌、銅人於齋宮丹陛左側。齋戒日,皇帝與陪祀大臣佩戴齋戒牌,各宮懸齋戒木牌於簾額。齋戒期間,不作樂,不飲酒,忌辛辣。

武英殿武英殿始建於明初,位於外朝熙和門以西。正殿武英殿南向,面闊5間,進深3間,黃琉璃瓦歇山頂。東西配殿分別是凝道殿、煥章殿,左右共有廊房63間。院落東北有恆壽齋,西北為浴德堂。明初帝王齋居、召見大臣皆於武英殿,後移至文華殿。

慈寧宮慈寧宮位於內廷外西路隆宗門西側。始建於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興工將慈寧宮正殿由單簷改為重簷,並將後寢殿後移,始定今之形制。正殿慈寧宮居中,前後出廊,黃琉璃瓦重簷歇山頂。面闊7間,當中5間各開4扇雙交四菱花扇門。兩梢間為磚砌坎牆,各開4扇雙交四菱花扇窗。殿前出月臺,正面出三階,左右各出一階,臺上陳鎏金銅香爐4座。東西兩山設卡牆,各開垂花門,可通後院。

文淵閣是文華殿後的藏,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仿浙江藏書名樓“天一閣”建造。閣分上下兩層,黑色琉璃瓦覆頂,綠色琉璃瓦剪邊,色調深沉雅緻,又寓含五行中黑色主水,以水克火的用意。閣內藏《四庫全書》與《欽定古今圖書整合》,清代乾隆朝以後,除了皇帝來這裡讀書外,也允許臣工和學士們來此查閱圖書。

暢音閣通高20。71米,在寧壽宮區的中部,是紫禁城中最大的戲樓。嘉慶年(19世紀初)又增建扮戲樓。閣高20餘米,從城牆外也能望見樓閣的綠琉璃瓦頂。“暢音”即盡情賞樂音之意。高閣分上、中、下三層,分別為福、祿、壽臺。壽臺臺面有五口井通地下室,上有三個天井通祿臺。此閣朝北,與帝后等賞戲的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