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龐嶽和王東日異口同聲答道。
“說起來,你們外出鎮守這件事,還經歷過不小的波折!”朱大典捋了捋顎下的花白鬍子,“當初陛下召集內閣幾位大臣議事之時,專門提到過你們兩人的委任問題。陛下最開始的意思是讓你們留在福州附近休整,一個月之後隨他北伐。”
“啊?陛下這麼快就要北伐?”龐嶽眉頭一緊。他隱隱約約記得,隆武帝確實是在即位後不久便決定御駕親征的。可是,眼下是北伐的時機嗎?在龐嶽看來,雖然隆武帝有著強烈的進取之心,但在北伐這件事上他顯然過於急躁了。目前,隆武朝初立,各項制度幾乎都沒有完善,兵力也過於空虛,甚至連政令都沒能完全做到暢通無阻,一句話,完整的國家機器還沒有建立起來。而清軍攻佔了江南這一賦稅重地,又收編了大量明朝降軍之後,已經形成了對隆武朝廷的絕對優勢。在這樣一種敵眾我寡的情況下,隆武朝廷實在不宜大規模主動出擊,而是應該潛心發展實力,整合各方力量,在軍事上以防守反擊戰為主,積小勝為大勝,逐漸將清軍的戰略進攻轉變為雙方的戰略相持,之後才是戰略反攻——北伐。
“是啊!陛下雖然胸懷大志,力圖恢復江山,可他終究還是操之過急了。以我朝的現狀,北伐一事根本就不現實。”朱大典嘆了口氣,“那日,在老夫和路振飛等幾位大人的極力勸說下,陛下才暫緩了北伐的計劃,並改變了將你二人留在福州的決定。不過,依老夫看,陛下的心裡恐怕一直裝著“北伐”二字,不知道何時又會再次提起。”
這時,龐嶽突然想到了黃道周,不知道他現是不是仍然像原來歷史上那樣力挺隆武帝的北伐計劃,於是連忙問道:“朱老大人,那元輔大人又是何種態度呢?”
朱大典回憶了一下,說道:“那一次,元輔大人並沒有明確表態,不過看得出來,他是支援陛下的觀點的。”
龐嶽的臉色凝重起來:“朱老大人,您可得好好地去勸勸陛下。如今我朝初立,應該抓住建奴主力無暇南顧這一時機加強內政、增大賦稅來源、勤練精兵才是,北伐實在不應操之過急。”
朱大典微微頜首:“慕遠言之有理。倘若眼下大明依舊處於弘光朝初期,那老夫是絕對支援北伐的。那時候,大明幾乎擁有整個淮河以南,尚有數十萬兵馬,要是全力北伐倒也並非沒有收復河山的可能。可現在的情形如何能與弘光朝初期相比?陛下那裡,老夫會盡量去勸說。不過,若有一天他依舊執意要北伐,那老夫和其他大人也無可奈何。畢竟他是君,我等是臣。”…;
“朱大人不必太擔心,真到了那一天,我等奉陛下之命行事就行了。”王東日說道,“身為朝廷武將,殺敵報國本就是我等之本份。”
朱大典笑了:“旭之說得也沒有錯,因此你們二人此次到了就任之地之後,就應該勤加練兵,做好應對之策,到時候方能有條不紊、從容應對。倘若以後有什麼困難,儘管給老夫寫信,只要能辦得到的,老夫都會盡量去辦。對了,前日老夫撥給你們的那批物資是否收到?雖然不多,但老夫暫時也只能做到這些。”
前日,當龐嶽和王東日前往他省就任的詔書頒下來之後,朱大典便幾乎動用了所有關係,給龐嶽和王東日部各撥了二百匹戰馬,兩千套棉甲、五百套鐵甲、三千套鴛鴦戰襖,作為以後的擴軍之用。這點物資對於一鎮營兵來說,確實不算太多,但朱大典為了籌到這批物資也已盡了全力了,甚至還放下面子請鄭芝龍資助了一些。當然,朱大典之所以這麼做,也有著他自己的想法:籠絡住這兩鎮兵馬,以後自己這個兵部尚書也能當得有底氣一些。
但不管怎麼說,見朱大典如此盡心盡力,龐嶽和王東日還是滿懷感激的。
“收到了,多謝朱老大人!”“有勞朱老大人費心了!”龐嶽、王東日抱拳道謝。
朱大典擺擺手:“不必言謝,老夫身為兵部尚書,這些不過是分內之事而已。慕遠,旭之,如今國難當頭,大明的可用之兵將也不多了,已經到了你們這些後起之輩挑起重擔的時候了。你們既然身受聖恩,就一定要盡心盡責,切不可辜負了陛下對你們的期望!”
見朱大典神情肅穆,龐嶽不禁暗自感嘆,這位朱大人雖然有點貪財的毛病,但在國家大事、民族大義上還是不含糊的,在原來的歷史上寧肯舉家**也絕不降清,就這一點比那些滿口忠義道德最後卻甘心剃髮當“遺民”的東林君子強得多。
“朱老大人的教誨,我等將時刻銘記於心!”龐嶽鄭重地點下了自己的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