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歸宿,總比守寡一輩子強啊。這也就是在風氣還算開放的東漢,否則的話劉備身為齊國公,如何肯光明正大弄倆寡婦。
諸葛亮聞言卻是苦笑著搖頭道:“主公寬厚,我倒不是擔心家姐受委屈,只是擔心士元這般興風作浪,主公縱然嘴上不說,心中卻是不喜。一旦日後有事,士元只怕是難以自處啊!”
“正所謂天作孽猶可補,自作孽不可活,就看他如何行事了。不過主公乃是惜才之人,未必會將士元如何處置的。”趙峰想了想道。
就在這時有人來報,說是益州別駕黃權有急事稟報。
“公衡,什麼事如此急忙?”看著一溜小跑進來的黃權,趙峰也是有些奇怪地問道,黃權一向是很穩重的人,怎麼現在這麼激動暱?
“將軍,諸葛軍師,南中蠻部派遣使者前來,求見將軍!”黃權一臉難以置信地道。這也難怪黃權激動,南中蠻人與漢人一向是勢不兩立的,怎麼現在突然派遣使者來了。趙峰和諸葛殼對視一眼,下令先將來人引進來再說。
“漢昌王伉,拜見趙將軍!”想不到來人還是一名儒生。示意他免禮之後,趙峰有些難以置信地問道:“你說你叫王伉?”
(未完待續)
第一百一十九章 無前飛軍
“小人正是名叫王伉,小人雖是永昌人,卻是漢人,自幼也讀過寫詩書,現任永昌郡功曹。更兼與蠻人混居日久,故而受蠻王所託,前來出使益州!”王伉解釋道。趙峰和諸葛亮這才明白過來。趙峰更是知道,這個王伉歷史上曾經是永昌太守,在孟獲造反之際,正是他率部死守保住了永昌郡。如今還只是一個小小的功曹,卻又為南蠻當起了使者。
“足下來此為何?”趙峰問道,王伉這才說起自己這番前來成都所為何事。原來自從兩年前孟獲命喪荊南,高定和楊鋒移居荊南,剩下的南中各部叫嚴顏給趁人之危打了個半死,不少小一點的部落甚至就此滅絕。嚴顏撤軍之後,這些部落還在因為孟獲的死接下仇怨,進而互相掐架。繼承孟獲族長之位的孟獲之地孟優,與孟獲的遺孀祝融夫人無力進犯荊南找楊鋒和高定算賬,只能拿身在南中的這些小部落開刀了。結果南中其餘各部被迫聯合起來,以抵抗孟優。這一場混戰到了現在,卻是孟優有些吃不消了。農耕漁獵全部停滯不說,青壯年更是戰死逾半數,加上今年的年成不好,大批農田顆粒無收,幾乎是要亡族滅種了。
這時候,早已理事的孟獲長兄孟節被其族人推舉出來,代替好戰的孟優成為族長。孟節很明白族人的心思,更清楚自己的部族已面臨覆亡的危險,他一接任族長,就立即聯絡楊鋒,表示願意讓出由本族世代繼任的南中蠻大首領位置。同時,孟節還放低姿態與其他敵對部族求和。同時,孟優派人找到在南中有一定威望的王伉,希望他能作為南中蠻部使者,前來成都代為說項,請求劉璋賜予糧米以解南中燃眉之急。南中訊息閉塞,等王伉來到益州,才得知西川已然變了天,劉璋已經下臺了。不過考慮到事關數十萬民眾生死,王伉還是硬著頭皮來見趙峰。
“原來如此!”趙峰看了看孟節的親筆信,然後將信遞於諸葛亮與黃權傳閱過後,三人均從彼此的限中看到同樣的意圖:以此為良機,一舉控制南中。
從王伉的口中,趙峰才弄清楚,原來南中並不是全部是蠻族之人,也有少量的漢人居住,不過蠻人更多便是了。不過想想也正常,要是漢人多過蠻人的話,那麼時間一長,憑藉漢民族的同化能力,何至於讓蠻族這般為禍不休呢?想明白這一點,趙峰也就對治理南中多了幾分把握。
當下在諸葛亮的建議下,首先從囤積與粹舸與朱堤的二十萬建設兵團裡,抽調出十萬南下永昌與興古諸郡開展軍屯,然後設立官學教導漢人文字,傳授南人農桑之術。同時從交州以及益州抽調糧草,以解燃眉之急。並且在興古與武陵二郡開展大規模的互市,蠻人以皮貨、銅鐵礦石、茶葉、藥材、金銀玉石交換包括糧食、農具在內的各種民用物資,同時鼓勵漢族與蠻族通婚。”如此一來,或二十年,或五十年,南人必將被同化。若無苛政暴斂,再不至於為禍了!”趙峰看了這些政策之後,也是頗為感慨地道。不能強求這些蠻人變得完全和漢人一樣,但是別沒事找事和漢人為敵,能夠安分守己繳納賦稅就足夠了。
“雖然有些急功近利,但是我還是在想,北伐在即,若是南人後防不穩,如之奈何?”
諸葛亮輕揮羽扇,眉頭微皺地道。
“孔明,你有何法可應對此策?”趙峰知道諸葛亮不會無的放矢,應該已經有了相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