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年銷售額4000億元(6)
國內企業之首
如果和國內電子資訊企業比較,我們可以更清晰、準確地瞭解富士康的規模。
2004年,富士康的合併營收為5600億元新臺幣,2005年比上年增長63%,即9128億元新臺幣,約合2282億元人民幣,285億美元。
2005年,中國電子資訊百強企業排名,聯想奪得第一名,它在收購IBM後,銷售收入為1082億元人民幣。也就是說,富士康是聯想規模的兩倍多。
深圳華為被公認為最成功的科技企業。華為和富士康都是1988年在深圳設廠的,現在兩家企業比鄰,中間只隔了一條梅觀公路。2005年,華為在中國電子資訊百強企業中排名第五,年銷售收入469億元人民幣。也就是說,富士康的規模接近於五個華為。
2006年,富士康增長勁頭不減,僅富士康精密營收就達到330億美元,其他子公司加起來,合併營收超過500億美元。
2003年,國家統計局公佈的“中國企業1000強”中,富士康名列第三,緊跟在大慶油田和江蘇省電力公司之後。而入選的富士康僅僅是其深圳公司,即富士康精密。像中國一汽、上海大眾、寶鋼這些國內大企業都排在富士康之後。
2006年公佈的2005年“中國企業1000強”,富士康沒有參與評選。第一名是寶鋼集團,銷售收入1761億元人民幣,聯想名列第六。如果富士康參加這次評選,相信會高居榜首。
另一個對比座標是,國家商務部的“中國大陸出口200強”,從2002年起,富士康連年奪冠。
如果要建立一個國際座標,2004年的世界500強企業排名中,富士康名列第371位,2005年名列第206位,前進了65位。
全球員工50萬人
“一家企業相當於一座中等城市”。這是2006年4月27日《深圳商報》一篇關於富士康的報道的標題。
深圳龍華,過去是一個鄉鎮,現在叫辦事處,但它的規模差不多相當於內地一箇中等地級城市。而富士康則佔據了龍華近一半的面積。
英國《星期日郵報》記者在關於“iPod之城”的報道中寫道:“富士康深圳龍華工廠擁有20萬名員工,這座‘iPod之城’的人數比英國紐卡斯爾的總人口還要多。”
2007年年初,富士康高層披露出來的數字是富士康大陸員工達到45萬人。龍華之外,在深圳的西鄉、黃田、觀瀾,富士康也有工廠,富士康在深圳的員工總數已經達到33萬人;而20世紀90年代中期後從深圳遷徙的第二個落腳點崑山,富士康員工也已達6萬人;近幾年分流到山東煙臺、山西晉城、廣東惠州等地的員工總數也已達到7萬人。
規模:年銷售額4000億元(7)
2007年以來,富士康仍然大舉招兵買馬,在海內外進行擴張。年初,深圳龍華基地一次抽調幹部3000人支援煙臺基地,而籌備多時的兩個越南工廠也於5月1日開工,開工時員工人數達到兩萬。
1997年年底,富士康達到17000名員工。郭臺銘說,10年後,富士康的員工可能會達到3萬人。而事實是,10年後的現在,富士康的員工比他當年想象的超出了10多倍。
富士康自1988年投資大陸以來,不斷擴充與完善佈局,如今已建立了七大科技園,主要分佈在大陸經濟最活躍的華南、華東、華北等地區。這七大科技園分別為:
深圳龍華科技園:1996年6月6日啟用。全球最大的計算機準系統製造和系統組裝生產基地,國內最大的計算機、遊戲機、伺服器、主機版、網路配件、光通訊元件、液晶顯示器、精密模具等的綜合生產基地。躋身2003年度中國第三大工業企業的鴻富錦公司就座落在這裡。
江蘇崑山科技園:1993年開幕,1995年啟用。1998年起穩居全球個人電腦聯結器第一大廠。
杭州錢塘科技園:2003年3月啟用。融研發、設計與生產為一體的無線通訊產業基地。主要生產小靈通手機。
北京科技園區:2000年開建,2002年投入運營。集團全球天線通訊事業總部,有效整合集團華南、華東地區的零元件製造能力,向客戶提供從關鍵零元件到系統組裝的全方位製造與客戶服務。
山西太原科技園:2003年10月開建,2004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