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人的名字都很長。難怪以前看佛教史時,那些西域和印度僧人的名字怎麼也記不住,實在是太長太難唸了。
我記得他父親名叫鳩摩羅炎,而我之前給他母親起的音譯名〃吉波〃其實早已有了約定俗成的中文翻譯了,是耆婆。西域和印度僧人用的是自己俗世名字,不像中原地區僧人另取法號。
他將素描本推到我面前:〃你能把我的漢文名寫下來麼?〃
我一筆一畫寫下:鳩-摩-羅-什。
他仔細地看,又念一遍,抬頭看我,眼底盡是喜色:〃好,鳩摩羅什。既是艾晴取的,我從此漢文名就叫鳩-摩-羅-什!〃
我猛地抬頭,看到他清澈眼波里濃濃的笑意。突然神思恍惚,茫茫然不知身處何方。從來沒有記載是誰給他起的漢文名,難道是我?我在21世紀讀到他的名字,居然是同一個我在1650年前起的。也就是說,我的穿越時空,我與他的相遇,都是必然。這是怎樣的邏輯關係?我到底遊離於歷史之外,還是我在不知不覺間已然融入了這個時代?
小春的畫外音
鳩摩羅什的名字是梵文名Kumarajiva的音譯。〃Kumarajiva〃用英文的發音方法讀成〃庫瑪拉吉法〃。但是流傳下來梵文名的中文翻譯應該是翻譯者根據當時的梵文發音來譯的,而不是根據今天廣泛使用的英語發音規則。比如shiva就被按梵文發音譯成溼婆(shibo)。按照〃v〃發〃b〃,〃a〃發〃o〃(不是〃歐〃,而是〃窩〃,就是英語音標裡那個左邊有個缺口的o)的規則, shiva翻作溼婆,jiva翻作耆婆,Kumarajiva翻作鳩摩羅什(u發幽音,而不是烏,a發窩音,v發b音)。這些音譯倒也算貼切。
南朝慧皎所撰 《高僧傳》中對鳩摩羅什溫宿論戰的記載:〃頃之隨母進到溫宿國,即龜茲之北界。時溫宿有一道士,神辯英秀振名諸國。手擊王鼓而自誓言:〃論勝我者,斬首謝之。〃什既至,以二義相檢,即迷悶自失,稽首歸依。於是聲滿蔥左,譽宣河外。龜茲王躬往溫宿,迎什還國。廣說諸經,四遠宗仰,莫之能抗。〃
WWW。HQDOOR。COM▲虹▲QIAO書吧▲
第21節:九 我要辭職(1)
九 我要辭職
我跟鳩摩羅什母子還有溫宿國王大臣一起在城門外迎接龜茲王。既然知道他就是鳩摩羅什,我當然就知道為什麼這個文述爾聽上去這麼耳熟。原來是溫宿,是新疆阿克蘇旁邊的一個縣。兩千年前這裡是個很小的國家,隸屬於龜茲。
而這個小國之所以能在我腦中留下印象,還是因為鳩摩羅什。那場辯論在歷史上被稱為溫宿論戰,是鳩摩羅什少年成名的一個重要事件。書上的確說過,因為這場論戰,鳩摩羅什〃聲滿蔥左,譽宣海外〃,〃諸國皆聘以重器〃,所以龜茲王得親自出馬,迎接鳩摩羅什回國,免得被其他國家捷足先登。
眼下這個歡迎儀式越發隆重,地上鋪著紅毯一直到王宮。音樂聲不絕於耳,鮮花不斷拋撒。記得這個國王名字叫白純,白家是班超扶植起來的,班超的西域都護府就設在龜茲。從班超時代一直到唐末龜茲被回鶻滅亡,八百年間基本都是白家人做王。
打量這個龜茲王白純,跟耆婆長的挺像,也是細白面板,高鼻深目,眼睛很大,褐色眼珠,眉庭開闊。看上去不到四十歲,年輕時應該長得不錯,可惜現在身材走樣。不像其他人的髮式是剪髮及肩,他前額短髮中分,但是額後長髮盤到頭頂,系以綵帶,垂在後面。
有意思的是他的頭也是扁的,我記得玄奘《大唐西域記》裡就記載過龜茲以扁為美,他們用木板壓小孩子稚嫩的腦袋。不過只有王室貴族才能壓扁頭。幸好鳩摩羅什從小出家,不然一代帥哥的形象就這麼被毀了,多可惜。
繼續看國王的穿著。他也跟其他男人一樣穿翻領窄袖束腰式短袍,高及膝蓋的靴子,但是另外套有一件半袖衫,用金線繡出複雜的圖案。他身後佩劍,手上還有一柄短劍,看來龜茲王對劍的愛好不一般。
看到鳩摩羅什母子,龜茲王大步上前,激動地將他們母子摟住懷中。母子倆也很激動,畢竟離家四年了。我聽懂了一部分他們的對話。國王祝賀鳩摩羅什學成歸國,論戰成功。已經在龜茲做好準備就等他回去等等。
當龜茲王的眼光落到站在耆婆身後的我身上時,微微有些吃驚。我正努力練聽力,沒提防他會看我,一時不知該怎麼對他,居然傻傻地扯了個笑。笑完我立馬覺得不對,完了完了,我的形象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