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帕麥斯頓發出第15號訓令,正式把戰爭決定通知義律。隨此決定,附有作戰計劃的“綱要”。而這份作戰計劃的原始構想,正是1839年4月3日由義律在寫給英國政府的信中提出的。?輧?輷?訛 因而英國內閣透過對華戰爭決定,本質上又是實踐著義律的外交理念。
義律與林則徐的相持階段結束了。有堅強的“國家”後盾,義律的每一個行動都更多地體現了英國政府的意志;這與逐漸失去道光皇帝信任的林則徐正好相反。
11月2日,士密率“窩拉疑”號、“海阿新”號駛入穿鼻洋麵,炮轟關天培乘坐的師船。雙方激戰,互有傷亡。?輨?輮?訛 義律雖未參加,但他肯定策劃了這次突襲。此時,他尚未接到倫敦方面的戰爭指令。自發的戰術行為,表示了他的戰略立場。
11月11日至13日,英國艦船與清軍水師又有官湧之戰。這次戰鬥,被林則徐視為“大獲勝仗”,?輨?輯?訛 而從義律方面看,他只不過完成了一次對廣東海關防務的火力偵察而已。
1840年1月5日,林則徐依道光皇帝旨意,下令封港,斷絕與英國的貿易。義律針鋒相對,於1月8日讓士密宣佈,自1月15日起,英艦封鎖珠江口。
同年1月26日,林則徐接到調任兩廣總督的諭旨。2月3日(庚子年正月初一),林則徐接受鄧廷楨送來的關防、印信,正式就任兩廣總督。富有戲劇性的是,這個月的20日,英國政府正式任命海軍少將喬治?懿律(George?Elliot)與駐華商務總監督查理?義律為正副全權公使,負責處理侵華戰爭及戰後的一切事宜。就在這一天,英國外交大臣帕麥斯頓還向二人發來了第一號秘密訓令,訓令詳列了侵華戰爭的三大步驟、戰後談判條件及條約草案。借用時下流行語,英國人於侵華戰爭實施之前,即已制訂了詳盡的“系統工程”規劃。接到任命與訓令後,義律對未來的戰爭已經心中有數。相比之下,林則徐此時還沒有估計到會發生戰爭,他更不知如何應付這場戰爭。
山雨欲來,大海揚波。1840年4月7日,英國下院透過了對華用兵軍費案;1840年5月10日,英國上院亦透過了此案。英國的對華戰爭,進入到了實施階段。4月底,英國侵華遠征軍的大小戰艦從非洲好望角的開普敦等地起錨,直駛印度加爾各答,在那兒完成集結任務後,便向南中國海撲過來了。
義律的任務雖然更其重大,但卻變得單純起來。
1840年3月24日,載炮44門的英艦“德魯伊德”號(Druid)抵澳門海面。
6月9日,載炮28門的英艦“鱷魚”號(Alligator)駛抵金星門海面。
6月16日,東印度公司所屬武裝汽船“馬達加斯加”號(Madagasor)抵達珠江口外。
6月21日,英國侵華遠征軍海軍司令伯麥(J?G?Brener)乘坐載炮72門的旗艦“韋爾斯利”號(Wellesley)抵於澳門灣外。次日,伯麥發出“公告”,說奉英王之命,將於當月28日封鎖廣州出海口。同一天,他即依據戰爭密令,率艦隊北上舟山一帶。
6月28日,英國侵華遠征軍總司令兼全權公使懿律乘坐載炮72門的旗艦“麥爾威厘”號(Melville)駛抵澳門港外。同時抵達的還有軍艦數艘。至此,英軍共有16艘軍艦(合計載炮540門)、4艘武裝汽船、27艘運輸船齊集南中國海域。隨船而至者,有三個陸軍團、共四千多兵力。海、陸軍合計,約六七千人。
義律於6月28日登上“麥爾威厘”號與懿律相見。就在這一天,英軍封鎖珠江口的告示生效。
6月30日,懿律與義律亦乘艦北上,追趕伯麥的先遣隊。珠江口外,他們只留下4艘軍艦、1艘武裝汽船執行封鎖任務。自6月初英艦初集,林則徐便甚為警覺,並且專折上達天聽,但是直到7月3日,他才判斷英軍可能北上舟山、上海。而此時,英軍已經越過廈門,準備攻打定海了!從英軍悄然北上起,林則徐的所有判斷都比義律的行動慢了半拍。
讓我們快節奏地掃描義律的活動:
——1840年7月6日,在海軍司令伯麥與陸軍司令布林利(Colonel Burrell)率軍攻下定海的當天,義律與懿律也乘艦趕到定海。義律參與了在定海扶植偽縣政權的活動。
——7月28日,義律與懿律率艦離定海北上。8月11日抵達大沽口外,派員上岸投書,求購食物。
——8月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