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軍較少,善長長途奔襲和機動迂迴作戰,攻克城池則是他們的弱項。
而唐軍則相反,步軍較強,騎兵較弱,善於攻守城池,陣地作戰,因此此時唐軍雖人數較少,卻是已的所長。
然爾事無絕對,戰場之上瞬息萬變,長短隨時可能換位,是已雙方都較為謹慎,還只是一些試探性的攻擊。
巫曉在十天之後來到了長州城大營,向鄭顧做了戰報,鄭顧是一個五十歲左右的大漢,之前是驍騎營副將,安國夫人丈夫死後,他接任驍騎營統帥,不久前被任命為漠北戰事總指揮。
他對巫曉的安排很滿意,誇讚了一翻,並將整體戰局略講了一下,交代了戰時統一指揮,並資訊傳遞的要點,就讓巫曉回去了。
這算是誠認了巫曉的獨立指揮權,接納巫曉加入這一政治體系,並讓他作為整個戰局的第二梯隊力量,估計他早就得到了安國夫人的書信。
可是戰局在第五天發生了突變,巫曉所在的關地城面臨全所未有的危機。
這天夜裡,震耳欲聾的戰鼓伴隨著大地振動滾滾而來,驚醒了關地城還在熟睡的百姓,而巫曉早已帶領士卒在城牆上做好了部署,早在敵人還在三十里之外時,斥候就已經回城向巫曉報告了敵人大軍攻來的訊息。
這讓巫曉有足夠的時間來佈署城防,巫曉每天派出上百名斥候,分佈在城池三十里的範圍內,偵察敵軍和友軍的動向,而這在關鍵時候發揮了作用。
第四十章 出其不意
“敵軍以步軍為主,多有資重部隊,估計有三萬人,前鋒已達城外五里”斥候來報
“可有騎兵”巫曉問道
“報將軍,末見騎兵”斥候再報
巫曉聽完後襬擺手,斥候官下去了。
而正說間,遠處的地平線上星星點點的火光越來越近,慢慢連成一片,在關地城前連成一道綿延幾里的火網。
“傳騎兵營所有統制”巫曉說道,自進了城樓上的小廳,不久黑騎營和勇騎營所有統制到場,巫曉展開關地城地圖,佈置了一下戰鬥任務,黑騎營的人都還好,勇騎營的將領聽到命令內容,有幾個臉都嚇白了。
巫曉看了他們一眼強調道:“都聽明白了嗎?”
眾統制這才齊聲道:“領命”,然後回營準備去了。
敵人的大軍此時都已到達關地城下,城樓上眼力好的人甚至可以看到城下敵軍的長像,一片叫罵嘈雜之聲傳來。
隨著一通急促的戰鼓聲響上,敵人開始攻城,器械兵在前,步兵在後,向關地城壓來,而守城方的弓箭手則箭矢如雨,射向敵陣,不時有敵軍倒下。
敵人三萬人分成三個梯隊,現在是第一梯隊開始攻城,其它兩個梯隊尚個守軍箭矢的射程之外等候。
巫曉遠遠望去敵陣火把密集處,一員突厥大將騎一匹高大戰馬,靜靜的站在哪裡,而巫曉看他的同時,他似乎也在看城樓上的巫曉。
守城一方,弓箭在後,陌刀手在前,重兵步在側,但見一個魁梧的突厥士兵將自已綁在雲梯的頂端,下面的人將他頂起,壓向城牆上的垛口。
快要靠上城牆時,但見城牆上一道刀光一閃,一個陌刀手將他連人帶梯劈開,下面撐梯子的突厥兵也倒了一片。
當然也有勇猛的突厥士兵在守軍的間隙爬上了城牆,但很快他發現兩個左手持盾,右手持刀計程車兵圍了上來,用盾牌將他擠壓到牆角,然後腹部就被從兩盾中間插過來的刀鋒刺穿。
敵軍顯然沒有料到,關地城居然是塊硬骨頭,戰鬥進行了一個時辰,兩軍互有損傷,但是顯然敵軍損傷更嚴重。
敵人已換第二梯隊攻城,而城牆上的守軍也已輪換了兩波了。
此時城下敵軍第一梯隊的戰士在遠處就地休息,包紮的包紮,止血的止血,第三梯隊的戰士明顯狂燥不已,陣型已亂,而敵軍將領則明顯在狂怒之中。
巫曉站了起來,對守城的兩個統制道:“城牆上交給你們了”,兩個統制抱拳回應,巫曉提起他的鐵槍,和肇虎走下了城牆。
早有士卒牽著兩人戰馬等在樓下,二人上馬直奔南門而去,而南門五千騎兵已在此待命。
顏女騎一匹黑馬站在隊伍前面,她後面是九位黑騎軍統制,再後面是勇騎營。
巫曉策馬來到軍前,肇虎護在他的右側,顏女護在他的左側。
南門緩緩開啟,五千騎兵箭一般衝出,在震天的馬蹄聲中,隊伍逐漸拉長,組成一字長蛇陣,繞過城牆,向敵軍第二梯隊休整的陣地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