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麗堂皇的色彩和華美的雕刻,處處彰顯其輝煌的氣勢、高貴和威嚴。過度的裝飾、過度浮華的美,一派聒噪喧騰,盡顯當年權盛一時的氣象。在日本,這等規模的靈廟應也是絕無僅有的一個了。

1653年為祭祀德川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而建的大猷院,由正殿、配殿和相殿三殿組成。相殿又稱“渡殿”,是用以連線正殿和配殿的。正殿屋頂是二層的形式,不過建築的裝飾,取代一般靈廟的雕刻,代之以繪畫,顯得意蘊溫雅些,更多的含有些寺院形式的要素。

日本對自己古代文化遺產的保護,做得很到位。許多重要的文物,不是常年對遊人開放的。同時,景區內幾乎沒有餐飲服務,頂多也就是路邊很少的一些方便攤點。這樣景區內顯得很寧靜、整潔。在景區內參觀,很少滯留現象,大多隨人流一掃而過,真是蜻蜓點水一般。再說,我們對它的文化底蘊知之甚少,“外行看熱鬧”,走馬觀花已足矣。

我們由東參道進入,順著參拜路線,參觀了日光的大本堂(大寺院)——三佛堂、德川家康的東照宮、德川家光的大猷院,然後原路返回,步行去日光車站。途中觀看了耗時8年,98年動工,去年3月剛竣工的朱漆“神橋”。該橋2000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號稱是日本的三大奇橋之一。當然,它首先是一座古代建在山間峽谷上的木橋,而且據說構造上很有特色。不過,當我們在路旁與它擦邊而過時,並未感到什麼出奇的地方。只是它的大紅油漆格外的醒目;再看它的宣傳介紹,才知道原來如此!在周邊轉了一下,拍幾張照片,也算是到此一遊了。以後,順道一路悠閒地逛街,徑直去了日光車站,乘下午4點半的快速電車返回東京。

在日光,雖無暇光顧自己心儀的紅葉楓林,但景區內,不時也可發現一些裝點了紅楓樹、很美麗的日本庭院式景緻。至於步道兩旁和景區內茂盛、參天的林木,更是把此靈廟裝點成了一座花園。

短短一天的觀光,還談不上什麼自助遊!不過,如此方便的出行,卻使我想到:如果下次再去日本,一定要把在東京、大阪之類大城市裡停留的時間壓縮到最短。這樣,出去轉轉,只要不是週末,同樣的住宿費,大約可以支付在其他旅遊景區內旅館含早晚餐的住宿費,或者相差不多!何樂而不為?在日本,因為交通方便,出差大多可以當天往返,不必在外留宿;觀光,如果是自駕遊,大多在景區留宿一夜:一是可以洗個溫泉澡;二是景區的和食價廉而豐盛。我每次訪問日本,客人安排的觀光模式,基本上都是如此。事實上,因為日本的景點,大多小而精緻,二日遊,順路就可以觀光許多風景了,足矣。

2007年5月25日(星期五) 。。

第一次訪問日本

第一次訪問日本

1986年11月下旬我第一次訪問日本,其實也是我第一次走出國門,這在現在看來很是簡單平常的事情,在當時可是很費周折的。首先,談到出國訪問,這就屬“外事”範圍;而“外事”無小事,不可掉以輕心的。我80年進外貿,多少次出國訪問的機會都失之交臂,理由堂而皇之的是時間來不及,骨子裡是政審問題還未過關!86年終於算是過了關,解禁後,一下子有三個出國小組我可以參加,一個是參加巴基斯坦的綜合推銷小組;一個是隨同中機總公司一起去阿爾巴尼亞的尿素成套裝置出口考察小組;一個是去日本的碳素、軸承推銷小組,這樣,我選擇了訪問日本的小組。要是現在,可能三個小組我都會參加,因為這是工作的需要;可在當時,卻是排排坐、分果果的事,公司一年攤不上幾個出國的名額,許多人都眼巴巴地盯住看,僧多粥少,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只好排隊輪流出國了,就好像是外貿的一項福利,人人有份的。

小組定下後,首先得與日本客戶商議,請其辦理邀請函等簽證所需檔案。談到訪問日程時,我告訴當時發邀請的西日本貿易株式會社的山本先生訪問時間是30天;當時,他嚇了一跳,說頂多一個星期就夠了,我只好告訴他你接待我們一個星期就可以了,其它時間我自己安排,還要去名古屋和大阪等城市訪問。客戶當然不會理解我們出國小組的意義和苦衷:兼顧工作和福利,是對工作人員的一種慰問,大家辛勤工作多年,難得出去走一趟,下一趟也不知是猴年馬月才能攤到,所以出一趟是一趟,一出就是30天。這種弊端現在早就改變過來了,一般出國小組都在10…15天。不過,此一時、彼一時,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出國難能可貴的神秘色彩早已煙消雲散了;恰恰相反,很多人反倒不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