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飛行便在1925年農曆新年元旦在啟德進行的。1928年,一條混凝土下水滑道建成,供在九龍灣升降的水上飛機使用。1930年,當局聘用了首名機埸監督,而啟德的航空活動則由當時的海港署(HarbourDepartment)管轄。1935年,首座指揮塔和飛機庫落成。1936年3月25日,由皇室航空公司(ImperialAirways)經營的首班商業客運航班從檳城飛抵香港,標誌著啟德機場已進入開始提供公共運輸服務的新紀元。隨後數年,泛美航空公司開始提供往來香港與三藩市的泛美航班服務。其後,各家航空公司相繼提供其他航空服務。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佔領香港期間,日本人興建了第二條跑道。不過,機場由於受到轟炸,損毀十分嚴重。戰後,一家本地航空公司——國泰航空公司開始使用DC3型航機提供服務。民航處於1964年5月1日成立,專責管理本港的航空服務。1954年,政府透過一份機場發展總綱計劃。1958年,九龍灣海傍興建了一條新跑道。跑道自西北向東南方向伸延,全長2529米。隨著跑道落成,啟德機場正式成為香港國際機場。1962年,機場大廈建成,航空公司亦逐步淘汰以渦輪螺旋槳推動的飛機,改用波音707、DC8及deHavillandcomet等噴射機。1970年4月11日,首架波音747航機飛抵香港。當時如要使用第13跑道,機師必須在飛機飛近長洲時,要看得見跑道才可著陸。1974年,這種目視進場的方式由儀表導航系統取代。在該導航系統輔助下,機師只要在飛機飛抵九龍半島上空時能看見跑道便可。在天氣惡劣的情況下,特別是在長期吹東風時,這個系統大大提高了13跑道的使用量。1975年,跑道延長至3390米,以應付31家經營抵港航班的航空公司在長途飛行方面的需求。1976年,香港空運貨站正式啟用。同年,機場開始採用二次監察雷達,加強管制航空交通。此後啟德機場每年都有擴建和改造,到如今啟德機場已然成為全球第三繁忙機場,每年出入境旅客近千萬人次,有37家國際航空公司提供來往於香港與世界其他75個地方的定期班機服務。而在國際貨運吞吐量方面,卻屬全球之冠。
以前,我老爸來往於上海、臺北,必是起降於啟德,現在物在人去,不知他在天堂裡是否風流依舊。
思緒間,不由為還未找到滿意的證件感到著急。偌大的香港難道就沒有象我的人嗎?
咦?那剛下飛機的帥小夥不正是很象我嗎?只是他不如我白淨(誰叫我一下子從孩童暴長成現在這樣子),不過不影響我使用他的護照,哈哈!
我等他過了海關,乘周圍人不注意到的情形下,製造了一場他與人相撞的小插曲,輕鬆地隔空攝取到他的護照。原來他是從新加坡旅行回來的,叫陳冠傑,17歲。
“好了!美琪嬸嬸,我就停在前面吧。”
“可你還沒有證件……”
“沒事,我已經弄到了,呵呵!”我的樣子顯然不想解釋如何弄到的,嬸嬸也就不再問了。
輕鬆之餘,我發現了另外幾件趣事:
一、今天白天我見的那香港女警官她也在機場的候機大廳,正與一個長得很象她的空姐聊天,聽她們說話(廣東話)我才確定她們是姐妹,這是警官妹妹的第一次正式飛行,也屬實習期,所以姐姐才鄭重其事地來送妹妹,預祝她妹妹平安順利。此時她正為妹妹掛一隻護身符呢。
二、在機場的貯物櫃中,分別有三個貯物櫃放著不尋常的東西:一個裡面的旅行大包裝滿了一疊疊全是百圓的美鈔,竟有490萬之多,全是真鈔;還有一個離放錢較遠處,裡面竟是一支帶有滅音器手槍,和幾梭子彈,還有少量的港幣;第三個裡面只有一件東西,一隻人的左耳朵,上面還帶著血,裝著塑膠袋裡。
三、在一架正在加油的波音客機上,機長正和一名空姐在頭等艙的衛生間馬桶上狂插不已,而負責加油的是副駕駛。
四、這應該不算是件趣事,因為不僅不是發生在啟德機場內,而且還讓人感到血腥、殘忍和憤怒。原來在機場外附近的一幢舊樓的地下密室裡,各種容器裡竟裝盛著人的器官,準確的講是女性的器官,從臉皮到Ru房、,還有心肺的等等內臟都有。這還不算,在另外一間密室,有兩個裸女已咽咽一息,不論她們是被綁在鐵架上,還是吊在鐵鉤上,都有遭到嚴重、殘忍的性侵犯痕跡。而角落冰冷的地上則躺著一具也是裸體的女屍,左Ru房已被割去。而密室的四周牆上滿是各種型具和解剖用的器械,與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