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設立中央民意機關,召開國民代表大會。
周赫煊苦笑道:“諸位先生的想法是好的,但恐怕很難實現。”
楊端六說:“不管難不難,總得爭取一下。”
這次國難會議,其實就是在社會各界要求改革實行民主的呼聲壓力下,中央政府才被迫決定召開的提議者是蔡元培。
張君勱也說:“這是個民主立憲的好機會,我們必須抓住。”
周赫煊搖頭道:“就算中央答應民主立憲,也不過是做做樣子而已。”
童冠賢道:“即便只是做樣子,也總比不做樣子更好。民主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只要我們長期爭取,就遲早有真正實現的那天。”
“好吧,我簽名。”周赫煊再次刷刷署名,他對這些追求民主的學者還是很敬佩的。
童冠賢收起那份提案,抱拳道:“多謝!”
“舉手之勞而已。”周赫煊笑道。
“民主立憲派”絕非這幾位,很快中國青年黨的也來找周赫煊,希望周赫煊支援他們“******,制定民主憲法”的提案。周赫煊也不推脫,大大方方的在提案上署名。
反正不管是什麼提案,只要對國家有好處,就算沒有實現的可能,周赫煊也把名字簽上再說。
一天下來,周赫煊已經在十多份提案當中署名,好像他來洛陽就是為了簽字兒的。
不僅洛陽這邊要求“結束訓政、民主立憲”的呼聲很高,全國的報刊雜誌也在集體吶喊。
《申報》公開質疑訓政的效果,明確提出“此則所謂訓政,特變相之**耳”,還在社論中提出“我們所要求的是真的民主政治,是以絕大多數人民為基礎的民主政治”。
周赫煊已經很少插手《大公報》的業務,這次胡政之和張季鸞親自寫社論,要求國黨開放政權,認為在目前形勢下,不必奢談立刻實行憲法,應先謀分工化及專門化(主張提高政府效率和能力)。
張季鸞的文章內容把周赫煊嚇了一跳,居然明確提出“開放黨禁”,而且還說要把共黨也包括在內。他認為,只要共黨不領導暴動和割據土地,也完全可以參與到國家建設中來。
另有一批反對國黨**和汪蔣執政的人,堅決不肯參加國難會議。他們糾集在一起,大肆鼓吹民主,攻擊黨治和訓政,輿論影響力大得可怕。
可以說,除了少數既得利益團體外,全國上下都在集體抨擊中央的訓政,可見南京國民政府都多麼不得人心。
國難會議在洛陽召開那天,原定500多人的會議,實到者只有140多人。其中上海和平津的大部分“國難會員”,因為汪兆銘提出的“不談政治”會議綱領,紛紛放棄前來開會。
天津《益世報》對此評價說:“國難會議,及以至是,其信用、其效用實已無可挽救。”
會議都還沒召開,就已經淪為一場鬧劇,想要透過會議讓國黨取消訓政的人,恐怕要大失所望了。
周赫煊跟胡適等人,一起從旅店出發來到會議現場,坐在比較靠前的位置。
直到國難會議正式開幕,席位上都是空蕩蕩的。那些空置的椅子,勾勒出一張張陰暗的大嘴,似乎隨時都能把**的國黨給咬死。
465【扯淡會議】
“全體起立!”
周赫煊隨眾人一道站起來,林森、常凱申、汪兆銘、胡適等人站在最前排。
主席臺牆壁正中央懸掛孫中山遺像和黨旗,眾人莊嚴肅穆的三鞠躬,並由張繼恭讀《總理遺訓》。一切儀式化的內容搞完,國難會議才算正式開始。
林森做為國家主席,首先代表中央政府發表講話。接著是常凱申和汪兆銘,分別進行慷慨激揚而又懇切沉重的發言。
汪兆銘還解釋了國難會議三次延期的原因,強調了抗日御侮和振興民族的意識。接著話鋒一轉,開始警告那些民主人士:“兄弟今日除了致敬於諸君以外,還有兩點意思想說明。第一點是責任的問題,此次國難的發生,是否由國黨所做出來的呢?以中國之情狀和世界的大勢來看,中國因求自由平等之故,國難是必然會發生的。第二天是許可權的問題,中央黨部決議在國難會議裡討論禦侮、救災和綏靖各事宜,是在範圍以內的問題,行政院負責答覆,在範圍以外的問題,非行政院許可權所能負責答覆了。”
此言一出,臺下頓時傳來嚶嚶嗡嗡的議論聲,果然還是不準談政治啊!
自九一八事變以後,國難會議已經籌備了近半年,期間三次更改會議時間和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