麼結這個果,而應該問:你當初栽下的是什麼樹?”
子木想了想,悠然神往的問:“我當初栽下的是什麼樹?……我想問的是:晉國的卿比楚國的卿好在哪裡?為什麼我總覺得手頭缺少合適的人才,而晉國無論怎了一抓,人才都一大把一大把的?”
子木是令尹,所以他必須繼承前任給他留下的攤子。按封建時代一貫的負責任看法:楚國前任令尹留下的錯誤也是楚國的錯誤,而楚國的錯誤必須由他這位現任令尹擔當,所以他才問:“我當初種下的是什麼樹?”
聲子回答:“在我看來,令尹如今所做的很多事情,已經遠遠勝過晉國的卿了。然而,雖然晉國的卿比不上楚國的卿(意指晉國執政趙武比不上子木……當然,聲子現在還不知道趙武在晉國也在做子木同樣做的事情),但他們的大夫則要賢於楚國的大夫,都是做卿的材料。他們的人才就象杞、梓、皮革一樣,你覺得奇怪嗎?杞、梓、皮革,本來是楚國特產,卻在源源不斷地被運到晉國。楚國固然人才眾多,但實在是晉國人在使用他們啊(雖楚有材,晉實用之)!”
子木訝然,問:“難道他們晉國就不用同宗和親戚擔任大夫嗎?”
聲子回答:“有是有的,但他們任用的楚國人才的確是太多了。我聽說,善於治國的,賞賜不過分,罰刑不濫用。賞賜過分,怕的是誤賞了壞人;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