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無法與外界溝通,日常生活需要的鹽、布匹、耕具、鐵器等都無法從外界獲得,所以,連流民都不願居住於荒島上,寧肯逃亡到附近的衛、齊。”
趙武馬上說:“你說的話我明白了,無非是冬季枯水,河道內水流很淺,讓船隻無法行動,而且河面時時結冰使得船隻凍壞,所以導致這片區域船運不發達,甚至無法行船。而等到了春季,河水夾雜著冰凌,河上也無法行駛大船,所以生活在兩河之間的這片土地,簡直是與世隔絕,無法生存下去。”
稍停,趙武繼續說:“凡事有利則有弊,你難道沒有想到,這片土地正因為有點與世隔絕,所以它不容易受到攻擊。與此同時,它位於兩河中間,水量充沛,如果開發好了,那就是另一塊糧倉,而且它還是無主之地,我們對它的開發,不會引起任何人的不滿。”
齊策跟著趙武爬上了馬車,繼續說:“主上說的有道理,但想要對這片土地進行開發,那可是一個巨大工程。兩河之間涵蓋的土地非常廣蕪。據說燕國使者穿行在這片土地上,要花整整一個月。”
“修橋,只要修好了橋樑,就可以溝通南北,到時候把守住這座橋粱,這片土地等於一塊被屏護起來、不受攻擊的糧田,還有什麼比這更誘人的?”齊策一聲輕笑:“說到“不受攻擊”這話太絕對了,等到了冬天,黃河水結冰,冰面上處處可以通行。這片土地如果經營肥沃了,怎不引來別人的凱覦?”
趙武嘿嘿一笑:“凡事畏首畏尾,那就什麼事都不用做了。先把這片土地開發起來,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說。家族今後幾年把財力都往這片土地上調集,沿江修建十餘座大橋,溝通南北,然後再努力開荒種糧。中山國開發的事情暫時停一停,我趙氏現在需要的是出海口。”
趙武沒有解釋的是:前段時間發生千年難遇的旱災,也可能預示著一場氣候的巨大變遷,身為現代人的趙武知道河北將來的氣候狀況,現在溫暖溼潤的中山國,今後可能變得非常嚴寒,在這種情況下,將他寶貴的植物種子安置在中山國,不如安置在這塊形似澳大利亞的地理孤島,以便讓物種存續下去。
兩河中間夾的這塊三角形的土地確實是無主之地。在春秋時代,這是一個非常奇妙的現象,當時中原勢力主要集中在黃河中游,而中原大國齊國,他們的勢力也是沿著黃河南支流分佈,越靠近海邊的地方,越是人跡罕見,比如東海之地、渤海之地。無論燕、齊、晉,對這片土地都不怎麼關注。
細論起來,當今的世界唯有趙氏有能力開發黃河末端。別的國家或許也有類似趙氏的財力,但他們可能沒有相應的技術,可以進行大規模整修河道,填平沼澤,整理糧田,修建定居點,進行墾殖。
趙武前腳離開雞澤,伯州平已經下令調動了趙氏的築橋隊。以前趙城學宮也曾研究出造橋技術,這幾年他們先在小河流上進行試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後他們在孟津附近嘗試著按自己的設計修築黃河大橋。現在匯合了秦後子的技術,趙氏的築橋隊技術越發成熟起來,現在趙氏領地內有十多支築橋隊伍,擁有築橋工人三萬餘人。此刻剛好是秋季,黃河水勢平穩,並逐漸進入枯水期,十多支築橋隊來到雞澤附近的江面,沿著江面散開,開始熱火朝天的修建引橋。建造橋墩。
趙武到雞澤附近的黃河江面巡視一番,開始沿著江水一路下行,向黃河入海口走去。趙武他此行的目的,除了要對趙氏的發展做出規劃外,還要前往侯晉的領地進行視察。出了甲氏之後,黃河下游有許多胡人居住的部落,所以趙武的護衛隊不免龐大了一點,他隨身攜帶一個整編師的趙氏領主武裝,還帶有一個師多的輔助人員,使得隊伍達到了八千人的龐大數量。
走不幾天,首先遇到的是陽國。
第二百八十三章 誰才是天下第一將
這個陽國不是春秋時的主流國家,春秋歷史很少對陽國進行記錄,現代人根據典籍中的片言隻語,對陽國做出種種猜測,故而猜測的歷史多種多樣。這也是符合春秋這個時代狀況的:因為陽國處在黃河下游,這片地方在春秋時代,處於原始古森林環繞之下,周圍巨樹森森,好不容易有一個人類聚集點,但他們都過著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也就是老子常說的:“雞大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所以,外人幾乎不知道他們的存在,也很少關注他們的來歷。
其實,陽這個地方在上古時代赫赫有名,它幾乎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因為它是大禹的故鄉。或許是因為後來地球逐漸變得寒冷,以至於文明的中心不斷南遷,遷往黃河中游;亦或許是後來西周取代了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