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老闆說:“如果不瞭解情況,肯定會覺得不行。這裡就是個山區小鎮,人口不到一萬,建了茶葉街,生意肯定不會好。可我們這裡和周圍幾個鄉鎮,是傳統沱茶、餅茶的產地,山上幾千年的茶樹都有,上百年的茶園就有兩萬多畝,近幾年更是新建了茶園20多萬畝,光是附近的茶葉,就差不多可以支撐起這個茶葉街了,更何況還有本縣、本市的茶農要賣茶葉,我們這裡也還有不少土地可以開墾出來栽種茶樹呢。”
午陽說:“可你們這裡知名度不高啊。”
“您是不瞭解才這麼說的。其實滇茶的發源地就是我們這裡,市裡其他地方,都是後來發展的,知名度好說,只要進行宣傳,很快就會大起來的。”
“滇茶早幾年炒得過火了,現在價格一落千丈,恐怕很難再恢復了。”
店老闆說:“無論如何茶葉都是茶葉,味道再好,功效再怎麼樣,也不過是茶葉,瞎炒是商人們搞起來的,讓茶農來吃苦果是不應該的。其他地方不是都砍了很多茶樹,改種其它經濟作物了嘛,但我們這裡卻仍然在堅持、在發展,因為我們相信,人們總是要喝茶的,您如果來建茶葉街,也是對這個行業的支援呢。”
“我們先進山看看,覺得可以搞,我們回頭來你這裡,你再介紹鎮上的人跟我們認識,不能搞的話,我們就直接走了。你給我買月餅吧,20斤蛋黃的。”
“您買些茶葉味的好嗎?”
“好,茶葉味的單獨來一斤,我先嚐嘗味道。”
“嘗味道您拿幾個就行了,保證比純蛋黃的好吃。”說著就遞了一個給午陽,撕開紙包裝咬了一口,確實很香、很爽口,不像純蛋黃的,吃在嘴裡,黏黏糊糊的。
“嗯,不錯。今天都要茶葉味的。你再幫我準備100斤,我明天帶回去。”
“好嘞,我店子後面就是加工廠,您明天回去,我安排明天上午烤。絕對新鮮。”
帶了月餅上路,原來的機耕路,現在已經成了幾十米寬的大道。路面還沒有硬化,鋪的是從鑽石礦運過來的小石子,也不是很平整,車輛跑起來還是比較顛簸的。
走了7、80分鐘。下了主公路不遠,就到了彭妍的老家。她家裡的老房子還沒有拆,不遠處堆了兩大堆碎石,表明這裡曾經採過礦。其他地方隨地形而起伏,都是新鋪的黃土。一眼望不到頭,估計有幾千畝。
午陽走向碎石堆,運轉真氣看起來。彭妍知道他在幹什麼,也就跟著看。這種事情經常有的,怎麼找也找不到,或許在不經意間就找到了,所以古人有詞雲: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找了一會。兩人就將兩堆碎石都找遍了,午陽找到兩顆,彭妍找到了3顆。到車上工具箱裡翻出鉗子,慢慢將表面的石頭鉗去,就露出了鑽石的真容。
甘露一直在旁邊目不轉睛地看,“午陽,這是什麼東西?”
“你猜呢?”
甘露說:“看樣子是玻璃,可明明是從石頭裡面取出來的。肯定是鑽石了。”
“答對了,給你吧。”
“這麼貴重。說給就給了?”
彭妍說:“你那麼貴重的人,還不是給了午陽?我的也給你。回去慢慢鉗出來,收好了。”
彭妍家老房子冒出炊煙,幾個人進門,看到一個頭發花白的人在切菜。午陽問:“老師傅,您在做飯呀,現在這裡還有多少人?”
“還有21個,留了18臺翻斗車,3臺剷車,從別的地方拉黃土過來,鋪好後準備栽種茶樹。另外有一些管理茶樹和苗圃的人,不在我們一起吃。鋪好了黃土,栽種茶樹的大批人馬就過來了。”
午陽問:“這裡準備栽種茶樹的地有多少?”
“2800畝,加上原來的200畝,正好是3000畝。在另外一個地方,還有一個苗圃,大約1000畝,已經育苗兩三年了,栽好了這裡,苗圃也變成了茶園。”
彭妍問:“老師傅,您貴姓,來這裡幾年了?”
“免貴姓陳,這裡開始採礦,我就來煮飯了。你們是從哪裡來的?”
彭妍說:“這房子就是我的老家,你們原來的老闆,是我們這位先生的姐夫。”
“倒是沒有聽說過這房子還有主人,郭老闆的舅子,那也是姓黎了。這裡還留下一個姓黎的在負責,等會就會回來吃飯了。你們有什麼事,找他好了。”
“也沒什麼事,就是過來看看。帶了一點月餅來,我給提進來吧。”
“謝謝黎老闆了,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