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又似乎不近人情。其實主神並不仁慈,也不殘酷,而是為所欲為,從來只憑一己一時的好惡行事,不能容忍任何挑釁。
出了帳門,他抬腳就跨越天際,出現在道門的大營前。
“二郎,滾出來!”他大聲咆哮,“戴寶玉來砍你的驢頭了!”
營帳中,二郎正與諸神計議,聽見雷霆般的吼聲,諸神無不錯愕。一個頭戴金盔、穿淡黃戰袍、左手託著玲瓏寶塔的中年人走了進來。這就是天廷元、托塔天王李靖。
“戴神來挑戰了。”
二郎霍地立起身,托塔天王按住他的手,笑道:“別上當。大營用陣法罩著,他闖不進來。”
太歲帝君道:“不錯。普化天尊就是偶然疏忽,讓他闖入城中。其實當時若不理他,他拿我們沒奈何。”
二郎三目怒睜,金光暴射,朗聲道:“諸公,你們就認定我不是他對手?”
二郎是大羅金仙,但在天界卻是一個怪異的存在。他的父親楊天佑是靈霄殿金童,與玉帝妹子云華公主相戀。因兩神地位懸殊,楊天佑便轉世為蜀王。雲華公主下凡與楊天佑私配成婚,生下二郎,因此舉違犯天條,雲華公主被壓於桃山之下。
二郎自幼與父親治水,拜古聖大禹為師,學會神通變化,便劈開桃山,救出母親,其間屢敗天兵。後來大禹代他與玉帝講和,救封“清源妙道真君,”把俗靈兩界的蜀地賜給他,又賜“聽調不聽宣”金牌。
“聽調不聽宣”意謂天廷可以“調拔”他,這個是選拔的意思,他可聽可不聽;但不能“宣詔”他。因為“宣”是強制。
二郎背後有他的師父大禹,大禹是上古大聖集團的一員,因此玉帝讓步了,內心對這個外甥,委實沒有好感。
大聖國師王菩薩道二“阿彌陀佛,戴神是上位主神。大羅金仙與上位主神,差了很多級通常情形下,下不敵上。出家人不打誑語,真君見諒。”
瘟皇大帝道:“菩薩不要長他人威風,滅自家威風。戴神出自奧林坡斯教,這種神統,皆是旁門左道,徒逞蠻力,論神通法術,怎及我三清教下之精微奧妙?這些神統主神,充其量是我教上八洞天仙之位。貧道看好真君,並願為掠陣。”
他身高丈六,一臉瘤子,面色半黑半白,背插十二杆行瘟旗,身上散發出氤氳的黑氣。
菩薩下意識地往後讓讓,心道:“夜郎自大,坐井觀天,焉得不敗?既不聽勸,由他們去吧!”嘆一口氣,道:“如此,祝兩位大神旗開得勝,斬戴神之首,立不世之奇功。阿彌陀佛,出營時請關閉陣門。善哉,善哉。”
他前面祝辭,聽得二郎、瘟皇甚喜,末一句“關閉陣法,”顯然是表示不看好他們,兩人眼睛又瞪了起來。
二郎哼了一聲,拂袖而去。瘟皇愣了一下。道:“本部諸神,隨我掠陣。”
所謂“瘟皇大帝,”就是瘟神。他主掌瘟部,手下有東、西、南、北四方行瘟使者以及勸善大師與和瘟道士。專門傳播瘟疫以及平息瘟疫。
看著諸神氣昂昂走出,大聖國師王菩薩搖了搖頭,對小張太子道:“徒兒,去看看陣門關好沒有?”
小張應了一聲,正要走,托塔天王李靖又道:“請太子守在陣門前,隨時準備開門接應。”
南方三氣火德星君動問道:“天王和菩薩好像料定二郎真君會敗?有什麼依據嗎?”
火德星君是火部主神,熒惑星主,所謂熒惑星,即是火星。北方五氣水德星君則是水部主神。水星星主。道門水、火之神眾多。這兩神則是總管。
他們與太歲帝君境況相同,皆是一星領主,戴門統一歲星之戰,令兩神有唇亡齒寒之感,唯恐下一步就輪到自己。既使青木神君不請,他們也是要來打探的。
李靖道二“要什麼依據?戴神先勝耶和華,後勝宙斯,天界沸騰。挾無敵之威,聯手梵神,企圖一統木星。眼下他己攻下華青洲,道門諸城先後陷落,現在他兵多將廣,運道正旺。我軍新敗,處於衰勢中,士氣不振。以衰敵旺,無異以卵擊石。”
菩薩:“阿彌陀佛,天王言之有理。貧僧應白帝之請,只好勉力周旋。現在實在是撐不下去了,看來漢有不撤了。”
李靖道:“本座也準備撤軍。唉,這次未奉詔*,一場責罰是免不了了。”
帝君賠笑道二“小神之事,連累諸位了。我會向父皇解釋。我們還是看真君這一戰如何,再商議撤軍吧。”
李靖道:“聽殿下吩咐。我來看看戰況——”
他掏出照妖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