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哼,他這次回來不知是福是禍,將軍名銜恢復了,人缺一直在府裡閒著,他在羌斥過了十幾年,跟皇帝雖有往日情義,可畢竟時間久了,皇上未必還信任他,要不然也不會他回來這麼久連個差事也不派。。。”杜三娘說著說著語氣便有些悵然,“我等了十幾年,日日盼著他能回來,可如今他回來了,我卻希望他不要回來,人說‘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原來這話講得不止是思念,時間久了,人就變了,再不是當初那個人了。彆扭了,人都不對了,我現在天天都想著他要是沒回來多好,我就還能記著原來那個人,盼著原來那個人,有個盼頭總好過現在這般。。。”
慧馨心下若有所思,杜三娘原本生活艱難,後來得了慧馨欣茹的幫助,生活雖談不上大富大貴,好歹吃穿不愁,在皇莊那裡雖不是有權有勢,卻是受人尊敬。如今做了將軍夫人,即富貴又有地位,反倒不如以前過得自在隨心,這內院的風波能讓人變。回來的杜將軍變了,這坐了將軍夫人的杜三娘也變了。
慧馨並未在杜府久座,同三娘又說了幾句話便告辭了。
又過了幾日,慧馨聽到京裡訊息,杜將軍被任命為大趙駐羌斥的驛官,不日便將啟程,慧馨派了瑞珠去杜府送了程儀。
瑞珠回來跟慧馨回話道,“。。。杜將軍下月便會啟程,夫人給將軍納了一房良妾隨同將軍一起出行。。。”
慧馨點點頭便讓瑞珠退下了,看來三娘是把那羌斥婦人和三個孩子都留在京裡了。這樣也好,若是那婦人隨同杜將軍一同前往羌斥,那婦人原就是羌斥人,到了羌斥便是如魚得水,在羌斥那邊只怕便如正妻一般了。而新聘的良妾則跟杜將軍感情淺,在羌斥又是人生地不熟,做事便會束手束腳,自然會收斂。
想起杜三孃的事,慧馨便覺人生世事無常,又想到自個兒為了脫離謝家掌控跑到這聖孫府裡做了女官。慧馨心道,既然走到這一步,她將來定然不會與人做妾,也決不許自家將來的夫君納妾。
袁橙衣大婚快四個月,終於有了身孕,全聖孫府上下全部喜慶一片。袁橙衣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她原就習武身體比一般的古代女子更健康,孕吐什麼地糟糕情況也沒有。只一件事讓袁橙衣很無奈,因著聖孫妃懷孕,儲芳苑那邊的三位就得上崗了。好在顧承志不是個好色之人,每夜仍是宿在僖未殿,並未點良娣的牌子。
第一八五章 微服南下
第一八五章 微服南下
永安十八年二月末,皇上下了一道旨意,引得滿朝譁然。皇上指派皇聖孫下西洋宣揚大趙國威,並促進大趙和西洋諸國的交流。
無數反對的奏摺像雪片一樣堆積在皇帝的御案上,同時贊同的奏摺也堆滿了御案的另一頭。
永安帝看著跪在下面的孫子,心中百感交集,想起了在他決定下旨冊封顧承志為皇聖孫的前一夜,那一夜永安帝跟皇后談了一夜。
永安帝之所以會冊立顧承志為皇聖孫,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想結束太子和漢王兩人長達十幾年的爭鬥。太子年少有為,剛冊立為太子的那幾年意氣風發,跟漢王兩兄弟也是手足情深,兩人同為永安帝左膀右臂。誰知一場病奪取了太子的健康,且一直無法根除。多年的臥病在床,摧垮了太子的身體,也摧垮了太子的品性。漢王也在朝臣的挑唆下,越來越不安分,可漢王雖驍勇善戰卻不善朝事,並不適合承繼大統。幸好太子雖不如以前能幹,卻也沒犯下大的過錯,廢太子是不可能的。永安帝一直希望能冊立為皇聖孫,可惜太子長子燕郡王名分雖有,卻能力不足,性子雖寬和卻耳根子軟,實在不是繼承帝位的好人選。好在顧承志年年長大,越來越合永安帝的心意,顧承志性子寬和仁厚卻不偏聽偏信,對父兄孝順有情義,與政事上也頗有見地,正是未來繼承大統的好人選。
顧承志雖不是嫡長卻是嫡賢,永安帝思量再三終是決定立顧承志為皇聖孫。原想著只要燕郡王做個閒散王爺或者賢王都可以,顧承志兄弟便不會像太子兄弟一樣,只沒想到這還不到一年,燕郡王就被人挑唆了。
顧承志一臉堅決地跪在地上,他心裡也很不好受,當邱先生告訴他杜家嗣子的事背後之人有燕郡王的影子,他便果斷地下令停止調查,那是他的大哥,他們兄弟不能步太子和漢王的後塵。這次離京是顧承志主動向皇帝請旨的,他需要到京城之外去看看,看看大趙看看大趙的子民,他要成長,成長到可以把整個大趙握在手裡,成長到別人不敢有異心。所以顧承志選擇暫離京城,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天子亦然,只呆在京城便只能坐井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