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6部分

,又怕她不肯喝,這才借了給慧馨和謹恪熬湯的名頭,所以她也不推辭,結果碗來就嚐了一口。這湯三娘燉了快兩個時辰了,蓮藕和排骨的香氣都融到了湯裡。慧馨喝光了湯,又把湯底的排骨撿出來丟給黑子。

一鍋湯被眾人喝了個底朝天,喜姐跟杜五妹搶著收拾了碗筷。順子回屋繼續溫習功課,這孩子不錯,用功很自覺,做事也勤快,吃過苦的孩子更懂得珍惜機會吧。

杜三娘也拖了個椅子坐在樹下,她似乎在給順子做襪子,因慧馨覺得樣式是男子的,所以她也不好仔細看。看到三娘在做襪子,慧馨就開始琢磨,去年在京城過的冬天可把她凍得夠嗆。去年她的衣服大多是從江寧帶過來的,沒能抵禦住京城的嚴寒。她今年可得提前多準備些棉衣,這次羌斥族來京,不知道以後會不會有毛線賣,若是能弄點毛線織件毛衣或者毛襪也好啊。

慧馨在這邊琢磨著毛線的問題,黑子那邊見慧馨不理他,跑過來衝著叫了兩聲。慧馨笑著拍拍黑子的腦袋,轉頭卻發現三娘又在看著針線發呆了。

自從聽說了羌斥使團入京的訊息後,三娘就市場會發呆,當年杜大郎就是在跟羌斥族打仗時失蹤的。

慧馨倒是有心想幫杜三娘打聽下訊息,可惜她沒人可用。謝家那邊不必說了,木槿木樨都是隻能呆在府裡出不得二門的,其他慧馨可以用的人,也只有三娘和薛玉蘭了,而憑她們的身份是靠近不了羌斥使團的。

十月初六,皇家擺宴歡迎羌斥使團,王女娜仁請求進靜園一觀,皇后恩准。羌斥族女子出生起有名無姓,直到出嫁可隨夫姓,故娜仁只是王女的名字。

十月初八,王女娜仁及王弟女敖敦參觀靜園,陪同者為崔靈芸、陳香茹及乙院的部分女子。

因事先已得了通知,王女會到田莊這邊來,慧馨和謹恪從早上就在魚塘邊等著了。

遠遠地就看到一群人往這邊走來,慧馨和謹恪帶著杜三娘等人往前去迎接。行過禮後,慧馨打量了一眼娜仁,這位異族的王女雖身著民族服裝,可舉手投足間卻是進退有據,言談也頗文雅,似乎是受過中原文化薰陶的。若是她換上大趙的服飾,除了五官只怕很難發現她是蠻夷之人。

慧馨簡要的介紹了魚塘魚鴨混養的原理,很驚訝地發現娜仁聽得很認真,甚至還問了她幾個問題。

娜仁看到魚塘邊停放的竹筏,提議想上去看看,敖敦看上去也很有興趣。

慧馨看看跟在旁邊的陳香茹和崔靈芸,娜仁能不能上竹筏可不是慧馨能決定的。

崔靈芸看上去不置可否,陳香茹則上來勸道,“。。。這竹筏過於簡陋,上面也沒有防護措施,王女千金之體,當須保重貴體不宜赴險,我看上竹筏還是算了,就在這魚塘邊略看一看吧。”

娜仁卻說道,“我與表妹生長在草原,每日策馬放牧,為保護牛羊時不時還要擒殺野獸。殺野獸我們都不怕,這不過是上竹筏看看魚塘,不會有危險的。”

慧馨見娜仁打定主意要上竹筏,怕陳香茹再說下去顯得她們大趙女子太過嬌氣,便招了娟娘和花姑過來,“。。。這兩個莊客每日都會在竹筏上檢查魚塘,由她們為王女撐篙最是妥當,我陪王女上竹筏一遊吧。”

娜仁點點頭,扶著慧馨的手上了竹筏,娟娘和花姑合力把竹筏撐離了塘邊。

慧馨她們的魚塘不過才兩畝,竹筏行到塘中,花姑和娟娘便把竹筏停在塘中。慧馨讓花姑拿了竹竿趕鴨子,又讓娟娘拿漁網捕魚給娜仁看。

娜仁感嘆道,“這魚塘的設計真是巧妙,小小一塊地方,養了這麼多東西。可惜,我們草原上水源珍貴,不能用來養魚鴨。。。”

“其實我們能修這魚塘,原來是因為雁江離得近,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西北草原也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就像眾所周知的牛羊馬匹,其他地方都養不過西北。”慧馨說道。

娜仁聽慧馨誇獎西北的牛羊馬匹,也很自豪,但她旋即又嘆了口氣,“可是隻有牛羊馬匹不足以果腹,每到冬季,牛羊們沒有吃的,我們這些生活在草原的人也沒有吃的,草原的人民過地很辛苦。。。”

“大趙和羌斥和平共處,若是友誼能源遠流長,以後兩族人民就可互通有無,取長補短,兩地通商指日可待的。”

“不瞞小姐,我等此次前來,除了祝賀皇后娘娘壽辰,我父王與皇帝皆有意開啟兩地通商的大門,只是我羌斥卻苦於沒有東西與大趙交換。我們雖有牛羊馬匹,可是隻有馬匹能賣到高價,卻是數量有限,不足以支撐長期的商業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