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5部分

們指了條明路:“開發辦隸屬縣政府,我當然也得聽政府的嘛。要照顧誰還不得政府拿主意拍板子啊!”力主把縣政府的威望提上去,也暗暗警告這些書記鄉長們莫不把李學之當回事。那些個書記鄉長心裡對魏華有氣,可誰也不敢真得罪,誰跟錢賭氣過意不去呢?魏華正是吃準了這點,很多人往往也服這點。

爾後邀請省城喜得利服飾有限總公司的劉老闆來黃縣考察投資環境,同時也考察黃縣苧麻培植情況,這就讓很多人著實驚喜了一番。如果真能讓喜得利服飾有限總公司在黃縣投資建廠,不但賣地皮可以賺錢、修廠房可以賺錢、而且還能解決不少就業安置等令人頭疼的問題。對於農民也是好訊息,雖然黃縣的苧麻質量一流,可市場的需求不多,價格也極不穩定,完全跟國際紡織行情掛鉤,而內陸資訊不暢通,往往得不到正確的行情交易,導致農民越來越不願意種植苧麻,原因很簡單,不賺錢誰搞!

劉老闆在黃縣考察了兩天,一來是黃縣為了吸引投資商把政策優惠到了極點,二來地皮報價甚低,相比在市裡要便宜許多,三來魏華提供的麻類服裝廠資料很齊全,四來黃縣交通便利,所以對這計劃很熱心而且很有信心,看來很有希望在黃縣興建一座大型的麻類服裝廠。這無疑讓魏華的地位更加穩固了。

在石橋鄉東面是新安鎮,那裡山上出產上好的楠竹,因為夏季酷暑炎熱,許多農家房前屋後都種植了大量竹林,而床上夏天必備竹蓆,在戶外納涼也用的是竹製涼板,總之新安鎮有不少竹製品家庭小作坊,不但生產生活用品,如竹涼蓆、竹涼板、竹椅子、竹筷子、籮筐、曬簟、蒸籠、篩子、簸箕、筲箕、竹傘等等,也有家傳的竹雕藝術,甚是精巧。新安鎮也就成了遠近有名的竹器市場,可到底是家庭作坊式的模式,不成氣候,從前黃縣也立項投資搞了個竹器加工廠,可技術落後、資金匱乏,不但沒帶活竹器加工業,反倒是自己經營不善倒閉了。

李學之得知魏華路子多,就再次把這事給提出來了,想招商來投資,或是立項再搞個大型機械化的加工廠。把竹器加工家庭作坊模式徹底轉變成大型機械加工模式,這樣才能做大坐實,從而把黃縣新安鎮的竹器市場向全省全國推廣,然後再把有竹雕等手藝的師傅集中起來搞個竹雕藝術品加工廠,一定很有市場。

為此魏華親自去了新安鎮進行考察,發覺情況確實與李學之所言相似,雖然不少家庭生產竹器,可基本是手工操作,規模小,品種少,粗加工多,精加工少,效益較低。而且製作手藝還非常保密,生產加工的作坊基本不允許生人接近。都是各自為戰,甚至為了拉到客戶不息搞降價等惡性手段,竹器市場也沒有專門的部門進行行業管理,顯得混亂不堪。

魏華為了得到更多資料,便挨家挨戶上門進行調查。其實這些手工操作很辛苦,而且出活少,不少年輕男女因為受不了做竹器活的枯燥和辛苦,情願到外地打工也不願意在家做竹器。而且收入並不很高,比種地好點吧。

看著一個個被竹子扎得盡是血泡老繭的手,魏華納悶了,問:“那為什麼不引進機械來搞加工呢?為什麼不幾家甚至十幾家聯合起來呢?這樣效益不是更大些麼?”很多人都這樣說:“跟人搭夥幹是要賺錢點,可麻煩事也多啊,用機械代替手工是效益好,可機械代替不了人,最後還得人來做!”魏華問:“如果鄉里辦加工廠,你們投不投資?來不來上班?”很多人不屑地說:“鬼才跟鄉里搞呢,莫把我們的錢給糟踐完了!”魏華不死心,再問:“如果是外地的大老闆來投資辦廠,你們願不願跟廠裡合夥?”這下很多人眼睛亮了:“那當然好了,私人老闆雖然刻薄點,可畢竟是他自己的產業,肯定就會賺錢,我們有錢賺,當然願意跟廠裡合夥了!”

回到縣裡,魏華就把這些情況跟李學之彙報了,李學之沉吟著,他還是想黃縣本縣立項成立竹業加工企業,縣裡拿不出錢來搞,可以支援新安鎮搞,甚至可以開村辦企業,無非就是不想讓肥水流進了外人田。可魏華把建一家年加工楠竹100萬根的企業全部投資資金拿給李學之看時,李學之沉默了,投產資金不超過一千萬元,可黃縣哪鄉哪鎮又拿得出呢?李學之不想搞政府的國營企業,那是個吃錢的無底洞,看來就只能引進外地資金了。李學之有點無奈,可又有什麼辦法呢?

得知要搞竹加工廠,地界有山有竹林的書記鄉長又激動了起來,一趟一趟跑開發辦,請求把企業定在他們的轄區之內,先是保證大力支援民營企業,覺不違反政策的亂收亂罰,又許諾如果定到他的地頭,就將給開發辦多少多少好處,甚至有的人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