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23部分

l文章是拿不出這樣的資料的,但有了上一次的對比,許正平和富教授都不覺得出奇。

兩人比較關心的還是總的引用數。

畢竟,包括國內的高校和政府機關在內,大家做量化評價的時候,分析的都是總引用數。

對研究員來說,這是個非常重要的指標,因為申領經費,評職稱,還有相當於上升空間的任命,參考的指標都是總引用數。

無論從事業的角度考慮,還是從個人利益的角度考慮,經費、職稱和政府任命,都與研究員本人息息相關,尤其是後者,院士可以說是人盡皆知的政府任命,除此以外,校職如校長這樣的任命,既與政治有關,亦與學術有關。

當然,最終極的政府任命是學界智囊和行業權威,如格林斯潘這樣的人物,就某種程度來說已經能夠脫離政府,施行獨立的金融政策了。

在生物領域,糧食政策以至於各種農業政策,醫藥政策以至於各種醫療保險政策,都不是政治人物能夠一言而覺得,因為不會,所以,最後做決定的人,只能是受信任的學界人士。

許正平和富教授在年輕的時候,或許幻想過成為學界領袖的一天,但到了三四十歲的年紀,自己能做什麼,他們基本也有了認識,這種心思慢慢地就淡了下來。

但是,楊銳能走到哪一步,卻不是許正平和富教授能夠預料的。

這也是好奇心的主要來源。

圖書館員被兩人的眼神看得發虛,連忙翻了本子,道:“77。”

“多少!”富教授的音量提高的嚇了自己一跳。

圖書館員悄然降低了八度,道:“77,這是一個多月的總引用數。”

“睡在家裡一個月,就收了77個引用?”富教授的內心是瘋狂的。

77個引用,如果是部落格轉載的話,當然少的不像話,但這如果是論文引用的話,那就多的不像話了。

cell的影響因子常年在30到40之間,按照35來說的話,意味著在過去兩年,發表在cell上的論文的平均被引用數是35篇。

77已經是35的兩倍還多了。

如果是和同期的論文比得話,這個數字不知還要增加幾倍。

事實上,厲害的論文的引用數往往突破天際,比如,達到絕大多數研究員一輩子也無法達到的500引用。

但是,這樣的論文,大多數人都是聽說,一年到頭,也不見得能出現幾篇。

最正常的論文,引用數往往是個位數。

例如楊銳最初發表論文的《生物化學系統生態》,入門級的sci期刊,平均引用數連1。0都沒有,換言之,一期二三十篇論文,在兩年時間裡,加起來的被引用數還不到20!

“我記得,學校對引用數超過10的論文,還想有額外獎勵?”許正平忽然記起了這個規矩。

即使在北大,引用數超過10的論文也是不多的,這也是學校鼓勵大家發表高引用數的論文,而非低引用數的論文積累引用。

富教授也記了起來,就是有些遲疑的道:“以前都是給老師的獎勵,楊銳算不算?”

“讓蔡教授頭疼去。”許正平笑著填了單子,將《新月匯總》接了過去。

正文 第501章 重複實驗

“一個月引用77次呀。”蔡教授望著《新月匯總》啞然失笑:“大家都在拼了命的探索鉀通道功能呢。”

“當然要拼命了,下一個做出鉀通道功能的論文,幾乎預定了頂級期刊的位置,據我所知,《科學》和《自然》都在聯絡知名實驗室,期望能夠得到一篇重複性的論文。”劉院長的火雞笑標誌性十足,鬆弛的喉部軟肉抖來蕩去,讓人能體會到他的得意。

蔡教授呵呵的笑了兩聲,說:“第二個做出來的還能上s,第三個做出來的怎麼辦?”

“只要新的通道功能引人入勝,s也不會堅持吧,新穎性這種東西,不能對鉀通道一個標準,對阿司匹林一個標準吧。”阿司匹林作為發明了100年的老藥,三五不時的還會重新登上頂級期刊,就是因為針對他有一些新的發現。

同樣的道理,鉀通道具有各項功能,如果是重要功能,自然有登上頂級期刊的機會。

當然,要深入研究鉀通道的功能本身,已經超過了楊銳所做的論文的範疇了,但頂級期刊就是這樣,引用一樣少不了。

蔡教授倒是沒有仔細想過這方面的情況,不由自主的點頭,道:“讓你這麼一說,還真的是有機會。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