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了英國記者的問題以後,楊銳又轉向美國人道:“我還沒有確定自己未來的方向,因此也就談不上方向了。出國留學的話,現在說還為時尚早,我至少要到大三階段,才會考慮這個問題。”
“你不考慮提前畢業嗎?以你目前的成績,是很有機會就讀哈佛的。”美國記者突然提出一個令人吃驚的選項。
這也就是美國人才會有的驕傲思維了。在他們眼裡,世界的中心就是美國,美國的學術中心又是哈佛,那麼,世界上最優秀的學生,自然應該優先考慮哈佛大學。
事實也沒有太大的紕漏,在2013年,也就是中國學術界大噴發的年代,美國哈佛大學在《自然》系列上發表的論文,仍然比全中國的研究機構加起來發表的還要多,至於貧瘠的1984年就更不用說了。
楊銳在美國記者眼裡,與其說是優秀學者,不如說是“來自遠東的天才少年”。
楊銳卻是不去猜記者的想法,見招拆招的道:“暫時沒有提前畢業的想法,哈佛大學的話,如果形容的話,我會用好奇而不是嚮往。當然,哈佛大學是世界頂級的高校和研究機構,成績斐然,但我更習慣中國高校的氣氛,這一次,能做出優秀的成績,與實驗室裡的導師和同學的幫助分不開,我在北大發展的很順利,希望有一天也有助於北大的發展……”
無比流利的美式英語,讓記者們聽起來毫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