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你不拿一等獎學金;也輪不到耿健。”白玲一曬;道:“耿健現在去找輔導員了;你要是再不露面;他轉頭說不定去系裡告狀;指不定要說你什麼;你還是抽空來學校看看吧。”
楊銳連做了幾天的實驗;也確實很疲勞了;想了想道:“我安排一下工作;週一回學校好了。”
華銳實驗室目前的工作就是不停的試錯;同時也是不停的繁殖基因變異的果蠅;楊銳找到了一些手段;來儘可能的節省時間;但一次次的嘗試也是少不了的。
黃茂作為未來的大牛級選手;在實驗方面的直覺比楊銳要好的多;楊銳不在的這段時間;他也完成了3%左右的進度;可以說是相當優異;將實驗工作交給他;楊銳也沒什麼不放心的。
事實上;除了能在方向性上略勝一籌;現在的楊銳;還沒有自信能贏過黃茂。
不過;實驗室老闆的工作本來就更要求方向性。
楊銳提供了實驗方向;決定了實驗方案;證明了實驗結果;即使他沒有大幅度的參與實驗;作為論文的第一作者;也是無人質疑的。
週末兩天裡;楊銳重新最佳化了實驗方案;驗證以後;再次交給黃茂;道:“我回學校一趟;你們再辛苦一下;看看能不能把進度加快一些。”
“我儘量吧;說實話;研究速度已經到了極限了;就我先前說的那樣;要想搶在4月前做出論文來;機率實在不高;時間太緊張了……唔;等等;有點意思……”黃茂猛然抬頭看了一眼;目光再次放在楊銳提供的實驗方案上。
楊銳安心的坐在椅子上;微微笑了一下;沒有過多的表示。
要研究一個基因的作用;就誘導突變這個基因;然後看生物體或者生物系統的哪些行為改變了;就能夠判斷出該基因的作用。
這其實和修電腦很像。在有兩臺電腦的情況下;一臺電腦出了問題;就出問題的電腦的硬體逐一取下來;換上另一臺確定正常的電腦的硬體;如此一一嘗試;到換上哪個硬體的時候;電腦不能正常工作了;自然能夠知道;究竟是記憶體出了問題;還是主機板出了問題;或者是硬碟、cphj…¨
和修電腦不同的是;生物體的基因功能極多;也很難做到一一檢測。
有些時候;研究員不得不設計一些巧妙或曲折的方式;同時檢測兩個三個;或者五個六個因素;最終用數學方式;確定其中的一個或幾個因素的問題。
這些巧妙的手段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是研究員們廢寢忘食;一代代的開發、嘗試乃至於誤打誤撞弄出來的。
在楊銳讀研的時候;很多方式已經變成了基礎技巧。
但在1984年的當下;楊銳都變成了克隆突變基因法的先行者了;他曾經熟悉;或者並不熟悉但好用的方法;自然也沒有被髮明出來。
最近幾天;楊銳也在實驗和挑選合用的技術。
技術也不是越先進越好的;首先得實驗室的裝置配合;26年以後;專門給幾個學生配一臺86轉1060轉的離心機再正常不過了;84年的國內高校可沒有這樣的條件。
不僅硬體要求要低;軟體要求也不能太高。
華銳實驗室裡的幾個人;除了黃茂以外;塗憲、王曉芸和魏振學的實驗水平都比較一般;屬於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一類人;很多講究技巧的技術;讓他們來操作是很累的。
一套合用的技術又不是隻有一個步驟;若是一系列的難點都只有的8%勺正確率;那七個難點下來;最終的正確率就只有2%了。
而在生物實驗中;技術難度要求高的實驗是真的高。比如克隆;克隆的技術基本是公開的;但能克隆羊;克隆豬;克隆兔子的實驗室;全球找一遍;能做的實驗室數的出來;當然;很多不做的實驗室也不是一定做不出來;也許只是畏懼於高難度的動作要求;複雜的實驗步驟;以及得不償失的成本和收益。
如今距離截止點也沒多長時間了;不僅要挑硬體要求低的;操作條件簡單的;還得挑學的快;或者不用學的。
這麼多限制條件下來;楊銳能選的也就不多了。
但好歹也是有的;寡核苷酸誘導的基因突變技術就是8年代末以後迅猛發展起來的定點突變技術之一。
這項技術在/年發明;但在整個8年代初期;都處於完善期;黃茂也有接觸過;卻並不常用;因為寡核苷酸誘導的基因突變技術雖然大大增加了突變的準確性;但在實際應用中;體外合成的不完全;體外反應對突變引物的破壞等等;都讓這項技術麻煩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