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專和大專任教,想要直接進入大學是不太容易的。當然,教育宣傳部門,或者教育行政機關也會分配一部分畢業生,但數量相對其他學校的畢業生會少很多。
以世俗的觀點來看,8o年代的大學生進入教育系統實在不能說是一個好的選擇。如果是追求收入,教師的薪水也就是勉強達到中位數,即使有灰色收入,也比不上同樣放得下身段的其他行業人,如果是有意仕途,教育系統的上升空間又很狹窄,一名普通教師要歷經年級或學科組長,教導主任,副校長和校長的流程,才有機會去到教育局,同一時間,分配到公務員系統的同學,或許已經做到了教育局長了。
相比之下,大學自然是比較不錯的,由於本身的級別較高的緣故,大學教師的收入和上升空間都有明顯的改善,社會地位也很高,加上工作壓力小,大學教師的幸福指數應當是各行業中名列前茅的。
不過,想做大學教師的前提條件卻不是讀師範大學。一方面是大學的專業與師範大學的學生專業不同,另一方面,8o年代還有3o年後的大學傳說:留校制度。
在畢業生分配季,各大學都有資格留下本校畢業的某些學生,以補充師資力量。從學校的角度來說,本校培養的學生擇優錄取,總比從同級的師範院校中錄取要強,這樣做,既是專業對口,也有利於補充急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