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皇帝,他竟然在很多時候連吃飽肚子也成問題。
寇連材《宮中日記》又說:“皇上每食三膳,其饌有數十品,羅列滿案。然離御座稍遠之饌,半已臭腐,盞連日以原饌供也。近御座之饌,雖不臭腐,然大率久熟乾冷,不能可口,皇上每食不能飽。有時敬命御膳房易一饌品,御膳房必奏明西太后,西太后輒以儉德責之,故皇上競不敢言。”
身為皇上,竟然吃不飽飯,這實在駭人聽聞,但是寇連材當時是宮中太監,負責給慈禧太后梳頭,是慈禧喜愛的太監之一,他的日記所寫,應該都是他的親見,所以可信程度極大。其實慈禧對光緒的嚴酷,在許多資料上都有透露,這種嚴酷,造成了光緒的膽小性格,看見慈禧,就猶如老鼠看見貓一樣,條件反射般的就害怕得發抖。《光緒帝外傳》上說光緒“畏太后甚,上本口吃,遇責問,益戰慄不能發語。”遇到慈禧責問,就害怕得戰慄不止,連話也說不出來,可見慈禧從小就在光緒心中印上了惡魔般的形象。德玲女士的《清禁宮二年記》也說光緒與她談話時,有笑,有戲謔,“但一至太后前,則立嚴肅,若甚懼其將死者然,有時似甚愚蒙。”“宮中法律,其母子間,嚴厲之甚,豈若吾徒對於父母者耶。”
當然,慈禧對於光緒,也教育他好好學習,但慈禧是個強悍的女人,她不是個和言善語的女人,更不是個循循善誘的教師。《稗海拾趣》記載有慈禧教育光緒寫字的事:
一日,太后在暖宮寫字,召光緒帝進屋,仰視著光緒的臉,問:“你能寫這樣嗎?”當時光緒正看旁的東西,不知問的什麼,悄然不知所措。太后不悅地問:“外面有鴻鴿嗎?”光緒說:“沒看到。”又問:“你也曾讀過大清掌故,知道祖先創業的艱難嗎?”光緒沉默不語。李蓮英跪奏道:“祖宗締造國家的艱難,皇帝曾給奴才講過,現在因懾於老佛爺的聖威,不敢啟齒而已。”
惡魔般的慈禧雖然命光緒叫她“親爸爸”,但他對光緒沒有半點愛,在慈禧的冰冷與嚴酷的陰影裡,光緒簡直膽小得不像個男孩子,連雷聲也怕,打雷時,他不但要人趕緊關上門窗,而且要太監來捂住自己的耳朵。如此膽小的孩子,長大以後,就變成了一個內向而且靦腆的人。德齡女士在宮中見到光緒時,看到的就是一個靦腆內向、帶點羞怯的的大孩子:
與太后語時,見一人立其側,相去咫尺間。太后旋言曰:“餘且導爾一見光緒帝,但爾必呼之萬歲爺,而呼餘老祖宗也。”帝與餘等握手,有扭捏態,高約五尺七寸,甚瘦,但舉止英挺,隆準廣額,睛黑,奕奕有光,口大齒白,神采甚佳。餘察帝,雖時時露笑容,然中含憂色。(德玲《清禁宮二年記》)
第八章 光緒為何不逃(5)
美國人K。A。卡爾著的《和中國太后在一起》,其中有一處說到光緒,可以印證德齡女士對光緒內向羞怯的印象,說的是光緒與慈禧在公眾觀看馬戲表演時的情景:“一個太監為太后和皇帝捧著看戲用的小望遠鏡,鏡上鑲著光彩奪目的珠寶。皇上不喜歡人們注視他,大部分時間裡,他都把望遠鏡放在臉前,我覺得他似乎是想用望遠鏡來遮住自己。”
性格上的膽小,閱歷上的欠缺,又加上幾十年來一直在慈禧的淫威下長大,對慈禧的恐懼已成為一種心理障礙,這樣的光緒皇帝,他被幽禁時,自然就難以逃跑了。
2。珍妃的原因
在光緒被幽禁的同時,光緒最愛的妃子珍妃,也被慈禧痛打一頓,摘掉首飾簪環,關到了鍾粹宮後的北三所,這兒是後宮的一個單獨院落,十分偏僻荒涼,難得見人,慈禧還下令,永遠不許珍妃再見光緒,這樣,珍妃也變成一個囚犯了。
珍妃的待遇卻比光緒更差,據《故宮週刊》第三十期白姓宮女的記憶:
光緒二十四年戊戌之變,慈禧乃幽妃(珍妃)於建福宮,繼徙北五所,令二宮女侍,門自外鎖,飲食自檻下送進。
這是完全將珍妃當囚犯對待了,這還不算,慈禧還嚴命珍妃不許同下人交談,在遇到節日、忌日、初一、十五,慈禧還要派人去申斥她。在這種情況下,光緒很難狠下心一個人逃出去,那樣的話,慈禧為了報復,必定會更加殘忍的折磨珍妃,
對光緒來說,他從沒有感受過正常家庭的溫暖,在感情生活上,光緒是十分貧瘠的,即便是身為帝王,能給他以愛情撫慰的,也只有珍妃一人,而珍妃被關押受折磨,顯然和光緒有關,因為她是光緒的死黨,一直與光緒同進退。所以光緒被幽禁後,對珍妃的處境極為憂心,德齡女士在《光緒皇帝血淚秘史》中,也認為光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