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有些深思的是,央視在他們的《第一時間》欄目中,啟用了一些農民的孩子。
這並不等於他們看不起其他人物的孩子哦。
常有一句話:往上數三代,都是農民。
農民的孩子怎麼了?
從我國人口的基數來講,農民的基數最大,因此,我們的農民當中所出現的優秀的孩子也最多,不是嗎?
中華民族幾千年了,出了多少個英雄?他們大多數是農民的孩子。
農民種地要起早,一般都要趕在太陽昇起之前,所以,就工作環境來講,他們是迎接太陽的人數最多的群體。
迎接光明的人,無論是誰,都將心胸坦蕩,充滿了希望。
然而,希望是一定要從奮鬥開始的,老是希望而沒有行動,那麼希望就會變成醒來的一場空夢。
空夢是令人失望的。
農民的孩子怎麼了?
農民的孩子勤奮,他們吃苦精神強,因為伴有環境艱苦的重大因素。所以,往往農民的孩子會更加努力地改變自己、提高自己和加強自己。
農民的孩子怎麼了?
他們的努力和拼搏是為了走出生養他們的這片鄉土嗎?是的,他們是想走出去。但這並不表明他們覺得這一輩子種地就沒出息,不是!
種地,是有出息的!
但是一個有志氣的、有才華的年輕人如果真的是一輩子去種地,那才叫沒出息。
(這也並不是說,沒志氣、沒才華的年輕人就只能去種地啊。唉,寫一句議論,真費力氣。)
我們這個國家不缺少種地的年輕人,缺少的是會種地但又會開發
自己的年輕人。
種地,是從挖掘開始,是從育種開始……
農民的孩子怎麼了?
農民的孩子會種地,他們知道勞動的最終結果是為了豐收。
這是一年的結果,而不是混到月底領工資。
他們知道勞動是不能糊弄的。
他們知道“人哄地皮、地哄肚皮”,所以,他們做事很認真。他們知道“誰家的煙囪先冒煙、誰家的高粱先紅尖”,所以,他們做事很勤奮。
儘管這樣,他們還知道,做電視節目不能像務農那樣“一年兩熟、閒時不愁”。他們做新聞欄目是“吃了上頓想下頓,想著下頓再下頓”。他們來到了央視,來到了《第一時間》,他們開創了這個令人可喜可接受的一個全新的電視欄目。如果說句老套的話,那就是耳目一新,如果說點創新的話,那就是“不成體統”的一個欄目。
假如我們找一些“不愁吃穿、不愁玩樂、開著高檔車,到處去轉娛樂場所”的人來做這檔節目,他們能為普通人說話嗎?他們能為老百姓說話嗎?
吃過苦的人,能理解正在吃苦的人。
苦難過的人,能理解正在苦難的人。
(上面這兩句我沒有用“只有……才能”來造句,是怕有的報紙“有話要說”。)
過去吃苦心中藏,
如今不忘“爹”和“娘”。
能為大眾說句話,
喚出小米和高粱。
。 最好的txt下載網
《 第一時間 》關鍵詞(一)
黑夜,給了我一雙黑色的眼圈,而我,卻用它來做《第一時間》。
—— 一個黑眼圈的編輯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集體勞累的“第一時間”人(1)
《第一時間》已經開播五年了,一位年輕的主編拿出他五年前來欄目時的照片來給後進組的同事們看。同事們說,照片上的人是他的侄子,他想笑,但更想哭。五年了,這人就老得這麼快嗎?
電視人看起來自豪,做起來很好玩,說起來很驕傲,可實質上卻很辛勞,是的,很辛勞。
電視人沒有八小時工作制,真的沒有。
《第一時間》欄目組的工作是“三班倒”,這是我們傳統的作業模式,也許就是你幹一天早上的工作,然後就沒事了,休息一天,第三天再來工作。特別是《第一時間》又是早班,看來是相當不錯的,中間休息兩天?是一件很美的事情,這兩天干什麼不行啊,這要是讓別人來看,是一個很好的時間安排。
然而,《第一時間》的“三班倒”卻不是那麼輕鬆。下了班,你仍然在上班,只是環境不同,有的回到家裡去“上班”,有的還要到臺裡去上班。如果你想了解,那麼,在這裡我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