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加快了腳步向前,混在一群人中擠進了醉仙樓。
醉仙樓里人山人海比過年觀燈都熱鬧,但沒有嘈雜喧鬧安靜的又像是無人之境,有新進來的人不小心被擠到發出喊聲,下一刻四周的人便瞪眼噓聲警告。
“不要吵!”
“作文章要安靜!”
被擠到的人恍若自己犯了大錯將痛呼聲嚥下,小心翼翼的看向前方。
大廳裡用彩絹繩子做了兩道隔斷,一道隔住了看熱鬧的民眾,另一道則隔住了讀書人們,正中的原本用於表演歌舞的臺子上擺著兩架屏風。
此時一架屏風上懸掛著十幾張紙,為首的一張只有一句話,這是出的題,餘下的十幾張則寫滿了字,另一架屏風上暫時只有一張題紙。
“還有人要紙筆嗎?”
有醉仙樓的知客穿梭在大廳裡的讀書人中,手裡捧著紙筆詢問。
“這一場的題目是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出題人漳州葉惠君。”
既然當眾出題作文,薛青又放話說要做比所有人都好的文章,自然在場的讀書人會也跟著作文好比一比,當然有主動不服要比,也有要面子被動比的,還有猶豫不決不知道該不該比的。。。。。
圍著高臺的是一溜几案,有些人在奮筆疾書有些人在凝眉思索有些人聚在一起低語議論。
蟬衣再踮腳,視線從這些人身上越過,看那少年,那少年站在二層樓梯口,一舉一動清晰可見。
那少年亦是俯身在几案提筆書寫,雖然隔得遠,廳內透亮,蟬衣可以看到他的側面,清秀,平靜,認真,沒有蹙眉甚至沒有思索,很快便提筆站直身子。
“薛青答完了。”在一旁安靜俏立的春曉立刻喊道,雙手將這張紙捧起。
等候在一旁的一個知客便伸手接過,蹬蹬的下樓,樓下的讀書人們自動避開,看著那知客捧著文走到高臺,站到第二架屏風前,小心翼翼的將其懸掛在屏風上,緊挨著題紙。
“薛青,又是第一個。”這邊也站著知客,大聲的喊道,對一旁做個手勢,“老韓,幹活呀。”
旁邊坐著的一個老者站起來,捻著鬍鬚看著屏風上的紙念道:“聖人行藏之宜,俟能者而始微示之也。蓋聖人之行藏,正不易規,自顏子幾之,而始可與之言矣。。。。”(注)
搖頭晃腦抑揚頓挫儒雅清正。
“這老者也是個讀書人吧?讀的真好聽。”外圍的民眾滿眼讚歎敬佩,雖然聽不懂唸的什麼意思,但莫名的聽起來看起來都很厲害。
便有人嗤聲:“什麼讀書人啊,這傢伙是醉仙樓的賬房。”又嘿的一聲笑,“醉仙樓的這些龜公們竟然也有舞文弄墨的一天!”
那邊老賬房越發唸的陶醉,也不知道讀懂多少。。。。但在場的讀書人聽懂的不少,有幾個停下筆看著自己手下的文章,神情些許焦慮,更有人搖搖頭嘆口氣,將寫滿的紙張團起扔了。
那邊樓梯上少年並沒有在意廳內的動靜,提筆看過來,道:“下一題。”
大廳裡的讀書人一陣沉默。
這少年聲音表情都依舊平靜,並沒有多餘的動作,但這三字以及那提著未放下的筆,就好似橫刀立馬的悍將,狂吼挑釁。。。。。
康雲錦放下手裡的筆,抬頭道:“百姓足,孰與不足。”
薛青居高臨下點點頭,一轉身一站定一沾墨一提筆,俯身,他的衣袖已經束扎,沒有了以往讀書人扶袖的文雅,恍若勞作的粗人。。。。。落筆,流暢。
好快!竟然連思索都不用!駭人!
而那邊知客才高喊著報出第三場的題目,又匆匆的寫上懸掛在第三架屏風上,屏風上空空,第二架屏風上也只有薛青一篇。
看著這一幕,康雲錦握筆的手不被察覺的抖了抖,他深吸一口氣低下頭繼續書寫。
。。。。。。
。。。。。。
“。。。還有人要筆墨嗎?還有人要筆墨嗎?”
“。。。君子不重則不威,學而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薛青第三題,第一。。”
“。。。此文。君子之於學,貴有其質而必盡其道也,蓋質非威重,所學必不能固也。然道或未盡,亦豈能有成哉?。。。。”
廳內的嘈雜聲越來越多,問題聲,知客的詢問聲,老賬房抑揚頓挫的誦讀聲,高臺上奮筆疾書謄抄的人也越來越多。。。。
“不行,不能隨便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