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成為我大明軍中的一員。還有噶裡、德吉哈那些人,不妨多給些好處,以後治理遼東都是可以派上用場的!”
李定國和肖元騰躬身答應下來。
朱平安站起身,用手掌重重的拍了拍輿圖上四川的位置,“洪承疇、李國翰、巴顏還擁兵十餘萬,就盤踞在蜀中,對於他的處置,我到現在都還沒有一個頭緒,你們有什麼好的法子?”
“我軍剛剛平定江南,各部兵馬急需休整整編,況且蜀道艱難,這個時候如果急於進兵,恐怕會……!”李定國說道。
兩個月之前,張獻忠在洪承疇和大明義興朝四川總兵曾英、川陝巡撫樊一蘅、雲貴總督王應熊三人組成的聯軍夾擊之下,已經再難重現往日的神勇,兩月之中,五戰五敗,只能退守成都。要不是清軍和明軍又展開混戰,恐怕此時張獻忠已經覆亡多時了。
朱平安看了李定國一眼,李定國連忙低下頭去,他的心思被朱平安看得一清二楚。李定國與張獻忠畢竟有一段父子之情,當年在大西軍中,張獻忠對於四個義子,最為喜愛的也正是李定國。李定國留在山東之後,張獻忠還曾派人四處打探他的下落,只是後來,李定國名震天下之時,張獻忠卻再也沒有了動作。顯然也是並不想因為彼此之間的立場,讓李定國在其中兩面為難。
而李定國也念及這段情分,並沒有留在關內作戰,而是直接到了遼東與清軍角逐,這些年來,始終小心翼翼的避免和張獻忠有什麼交集。這一切,朱平安都心知肚明。
李定國剛剛那番話只是下意識的說了出來,從內心來講,如今天下大勢已定,他實在不願意看著自己的義父身陷絕境之中。
“殿下恕罪!”李定國徑直跪在了朱平安的面前,還沒說話,雙目已經微紅。
朱平安俯身下去將其攙扶起來,同時將一份密報遞到他的眼前,“這是剛剛才收到的訊息,雖然還未證實,但應該錯不了!”
李定國一愣,隨即用顫抖的雙手接過那封密報,上面的蠅頭小字不多,但反映出來的內容卻是讓他五雷轟頂。
“九月十七,西軍張逆獻忠率大軍北上,於西充鳳凰山迎擊洪承疇所部,戰事正酣之時,為清軍暗箭所傷,是夜卒于軍中,西軍退至成都據守,以孫可望、艾能奇、劉文秀執掌兵權。”
“義父!”李定國頓時淚如雨下,哽咽難言。
“雲貴總督王應熊也有書信送到南京,雖然沒有確定張獻忠的事情,但卻言及,張獻忠在率軍北上之際,卻是已經和他暗地裡透過一次訊息,隱約表達出想要再度歸順朝廷的意願。他也清楚自己知道這麼多年以來,於江山社稷和百姓的傷害,再次投靠朝廷未必會得善終。因此此次北征已經報了必死的決心。臨行前,他盡殺妻妾子女,還曾經對你義兄孫可望說起:‘我亦一英雄,不可留幼子為人所擒。明朝三百年正統,未必遽絕,亦天意也。我死,爾急歸明,毋為不義!’”
張獻忠的這一番話和朱平安所說,無一不揭示著如今四川的大西軍已經走到了窮途末路,他們不得不再度向大明靠攏。王應熊、樊一蘅和曾英雖然都是義興朝時的臣子,但他們卻是已經歸順隆武朝廷,換句話說,他們都已經投效了朱平安。孫可望、艾能奇、劉文秀等人堅守成都,遭受明清兩路夾擊,已經到了不得不做出選擇的時候了。
“你立刻給你義兄孫可望寫封書信吧,南京方面也會派出欽差趕赴四川,只要他能歸順朝廷,我是絕對不會吝於封賞的。要不了多久,張名振的大軍也會進逼廣西、雲貴和四川,協助朝廷儘快平定西南的局勢,朝廷和我是絕不會忘記他們的功勞的!”
“臣代義兄拜謝殿下的恩典!”李定國再次跪倒。朱平安的話說的很清楚。張獻忠既然已經死了,那朝廷和他也絕不會再追究孫可望等人的責任。只要大西軍餘部能夠幫助官軍儘快消滅盤踞在四川的洪承疇,那麼孫可望等人便能在大明朝堂和軍中換取立足之地。這是朱平安給予他們的恩典,更是出於對李定國的信任。
“可是,張督師大軍還在廣東和福建,吳三桂擊敗了袁繼鹹之後,已經兵進廣西,那裡還有叛逆朱由榔等人,除了山陝的大軍可以南下進入四川,恐怕一時之間,閩粵的兵馬還不能對四川的戰事進行支援啊!”曹變蛟插話道。
朱平安一笑,“吳三桂是個審時度勢的高手,現在這個時候,恐怕他已經明白了我將其逼進江西和廣西的用意,你們等著瞧吧,不出一個月,那邊必有捷報傳來!”(未完待續。。)
第七十三章 一念之間
隆武元年的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