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還不只是簡單的福字,整體以“福”字為框架,在中間縷空的地方還雕刻著一些栩栩如生的花鳥蟲魚,看上去既喜慶又格外地美觀。福字頭朝下倒著,象徵著福從天降。
沒上還貼著舊年的福字,範茗將其接下來,張太平再將新福字貼上去。
王安石的絕句《元日》寫到“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不正說的是現在的情景嗎,新“福”換舊“福”。
換完了福字又是五張“鬚子”。所謂“鬚子”(前一個念四聲)便是新春之時在門欄上貼著的事物,和門框兩邊的對聯相互照應,也叫做“門須”,叫好比是門的鬍鬚一樣垂在門框的上方,在微微的風中還會微微飄蕩,很是美觀。
關於這個“鬚子”各地的說法不一致,有的是絲綢做成的吊墜型事物,可以隨身佩戴也可以掛在房間裡面。而關中一帶所說的“鬚子”就是貼在門框上面的剪紙。
總共五張,“闔家歡樂”四個字再加上一個福字。“闔家歡樂”四個字貼在兩邊而“福”字貼在中間正好將門框上方貼滿。寓示著“五福臨門”、“引福人堂、“天宮賜福”等美好的寓意。
今天才二十八,本來這個“鬚子”和對聯是在大年三十的那天早上一起貼的,現在既然已經將“鬚子”貼了,所幸將對聯也一併貼了。朝著範茗說道:“將對聯也取出來貼了吧。”
範茗自然是很樂意了,跑進去取出來早已經準備好的對聯,還有兩個合攏收縮著的大紅燈籠。將對聯遞給張太平說道:“我把燈籠也取出來了,上面的那兩個陳舊了,將這兩盞新的喚上吧。”
對聯是老爺子寫出來的,筆跡蒼勁有力,比之現代的那些所謂大家也不遑多讓。對聯上面的內容到沒有什麼出彩的地方,無非就是迎新春祈平安幸福的意思。
貼好了對聯掛燈籠的時候張太平忽然想起來自己在院子外面門口的地方已經弄了個簡單的門框了,上面提的名諱是“終南山莊”,這過年的也應該給上面貼一副對聯掛兩個燈籠。
便朝著範茗問道:“給外面那道門框準備對聯和燈籠了嗎?”
外面那道門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