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的時候,再站出來勉為其難擔任,這豈不兩全齊美。
都是人精的大臣在下面想著,朝堂龍椅上的李世民卻是一聲不吭的盯著下面。他倒想看看這群大臣,誰有膽敢先站出來。
第二十七章 做媒
原本杜如晦帶病休假尚書令一職空缺,李世民當朝宣佈由人暫代。可他把話說過之後,滿朝文武幾十人,沒有那個敢先站出來毛遂自薦。他不是不知道這群人心裡打著等人推薦的主意,只是君王也有自己的無奈,李世民只能坐在上面看著下面眾臣隱忍著一言不。
都是些混在朝堂數十年的老臣,自然知道在什麼時候打破此僵局。早就算好了時間。站在太極殿左面靠前位置的太李承乾可能是出於討好李世民,率先站出來道:“父皇,兒臣以為現在正值萬國來唐,三省六部諸多大人都有自己的要事須處理。而今年禮部尚書並沒有擔當接待使,且對尚書省的事情也是熟悉。依兒臣所見,由侯大人暫代尚書令一職,等杜大人復原之後一切照舊。”
“嗯。”李世民點了點頭。“諸位大人沒有意見吧?”
“臣等沒有意見。”多數大臣立刻順應太意思,都支援禮部尚書侯文海暫代尚書令一職。
早就知道會出現一邊倒的情況。李世民看在眼裡,心裡卻不怎麼舒服。都是一朝天一朝臣,他李世民還坐在龍椅上,就有些老臣開始偏向太了。這對李世民來講,那是天大的忌諱。
“六部的各位尚書有沒有意見。”李世民又問了句。尚書省下管六部,他這一問,善於察覺的人就知道今天聖上的心意並不想讓侯文海當尚書。當他們也不敢挑明和侯文海樹敵,全都啞巴不說話。
就在眾人被某種肅殺的氣氛壓的小心翼翼的時候,站在右面房玄齡後面的老臣長孫無忌站了出來:“聖上。臣覺得讓侯大人當尚書實為不妥。”
長孫無忌一句話就拍死了侯文海的官途。他到不像其他大臣忌憚太和侯文海幾人。站出來反駁也不在乎誰的臉色。
李世民心裡高興,臉上卻不解道:“無忌內兄何出此言?在座能比候卿家熟悉尚書令此職的人只怕不多,他都不能勝任,那還有誰能夠擔當呢?”
一唱一和李世民可是熟的很,他在上面低調把握全域性,下面一群跑腿的跟著他摻和,後還不是由李世民拍案定論。
“有!”長孫無忌很認真對著滿朝文武說的很正氣。隨即他將目光望向太極殿末端那個比較隱蔽的位置。道:“侯大人既要打理禮部的事情,又要抽出時間去尚書省處理其他公務。我擔心,如今候大人年事已高,倘若過重勞累有可能步杜大人的後路,大家有沒有想過,到時候候大人又弄成積勞成疾,那六部中誰又抽出時間打理管理他擱下的事?”
李世民低頭深思,長孫無忌果然是老狐狸,隨便一句話就說到點上。他立刻做出關心大臣的樣,體恤道:“無忌內兄所言極是。侯愛卿若是勞累了,那誰替朕管理禮部?只是朕不知六部中還有誰能夠擔任尚書令此職?”
長孫無忌提醒道:“聖上難道忘了不是還有戶部尚書麼?”
原來是孟星河?不會吧?這小走了什麼好運,不過從金科狀元一躍成為一個史官後來又升為大夫,現在不但官至戶部尚書,在長孫無忌的提攜下很有可能成為年輕的宰相。
“戶部尚書?”李世民立刻望向太極殿末那個位置,道:“這是否有不妥?二十封相,千古以來都沒此特例。”他並不是怕什麼千古絕有,而是覺得孟星河如此年輕就把大權交到他的手上。雖然李世民有替自己**人培養的臣意思,重用孟星河目的是為大唐江山社稷著想。但他還是怕有遭一日自己退位之後孟星河已經位極人臣屆時功高蓋主那就是自己不願看到的事情。
長孫無忌可能是為孟星河說好話,道:“戶部到如今沒有尚書任職很多朝廷頒佈的法令都無法即使拍案實施,如今杜尚書因病在家療養,聖上不如讓戶部尚書孟大人前去熟悉尚書省的事務。待杜大人復原之後,他也絕對能勝任戶部尚書一職,屆時六部官員各歸原位,豈不是一件美事。”
長孫無忌所說,李世民全部聽懂。他提議讓孟星河去尚書省,無非是想替以後大唐培養出一個能夠挑起重擔的**人。等他們這披老頭全部淡出朝堂之後,這江山還得有人來幫助皇帝打理。孟星河雖然品行不怎麼光彩,但絕對是個可造之。李世民心中儘管諸多顧忌,長遠考慮他仍舊認可了長孫無忌的話。道:“孟星河。你且走到殿前來。”
今天的孟星河並沒有在上朝的時候睡覺。他可是在下面聽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