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托拉斯裡,他看到有取得個人權利和榮譽,增加財富和政治成功的巨大可能性。這兩個非常不同的人的希望,在開始的時候都實現了,但卻沒有達到他們所要求的程度或方式。他們還有別的計劃藏在命運之中。
從倫敦指揮的英德托拉斯和在巴黎指揮的拉丁托拉斯這兩大組織,在後來的十年期間,由於新的工廠和分支不斷增加,發展成為一個顯眼的工業集團。炸藥及其副產品的生產由於工業和交通高速發展的需要,不可避免地要在世界範圍內計劃這些技術事業。特別是當諾貝爾新的發明——一八七五年的爆炸膠和一八八八年的混合無煙炸藥出現以後,這種情況就更加緊迫。
從英德托拉斯的情況可以看出,易受政治形勢影響的諾貝爾公司產品,在諾貝爾死後的二十世紀兩次可怖的戰爭中,曾以各種專利名稱,被用於改善軍工材料。儘管這是可悲的,但炸藥貿易自其存在以來,它的所有產品和企業遭受的打擊,看來卻是命中註定的。
讀者也許對戰後在拉丁托拉斯裡哪些公司是最活躍的以及它們的現狀感到不解。因此,下面的簡短介紹,將把已經談過的創始時期的情況連線起來。
一九二七年,“總公司”改名為“諾貝爾法國公司”,其股金增至二千一百萬法郎;此後,有幾家工廠逐漸成功地轉到纖維素產品與塑膠生產方面,這些在當時大有希望的新產品與炸藥生意密切相關。三十年後(1956年),這家公司取得了三家法國大公司的多數股票,它們是烈性炸藥總公司(炸藥)、塑膠公司(塑膠製品)和雷伊兄弟公司(塑膠產品);它所擁有的股金總額因此增至三億八千萬法郎。
第二年,“諾貝爾法國公司”與一家同類的主要公司“博澤爾—馬利特拉公司”合併,合併後的名字為“諾貝爾—博澤爾公司”。該公司在一九六○年擁有的股金達三十三億八千三百萬法郎,現在控制著法國阿爾及利亞和突尼西亞的十八家重要工廠,從事著五個主要方面的業務:電冶金(在薩瓦有兩座工廠);電解(巴黎、圖盧茲、里昂);工業化學(魯昂、聖康坦);炸藥;以及技術製鹽(奧蘭、阿爾及利亞)。
自一八八七年後的七十年來,“黃色炸藥中央公司”這家托拉斯,一直保持它作為有決定性作用的公司地位;隨著資本的不斷增加,一九六○年它不僅在先前提過的頭號法國公司——“諾貝爾—博澤爾公司”裡握有多數股票,而且在其它拉丁語國家的頭號大公司,如“西班牙諾貝爾黃色炸藥公司”、“義大利—瑞士諾貝爾黃色炸藥公司”和“瑞士烈性炸藥公司”等,也擁有多數股票。
這家公司對其工廠主要原料之一甘油的需要和興趣反映在它擁有七億二千四百萬法郎,並在於馬賽和沃西內設廠的“法國甘油公司”中,握有多數股票這一事實上。這家甘油公司,在擁有八億五千萬法郎股金的異常現代化的“法國抗生素工業製造公司”裡,控制著多數股票。
在一九二六年後的幾年裡,中央公司在英國的“帝國化學工業有限公司”中,曾經擁有大量股票;後來將這些股票變賣了出去,用這筆錢買了杜科公司(有三座生產油漆的大工廠,股金達七億九千六百萬法郎)、伊索里爾公司(有三座木板廠,股金為八億一千九百萬法郎)等公司的大量股票。
最後,可以說中央公司在比利時的阿朗東克、摩洛哥的科克裡克斯和幾內亞的“U·C·O·A”這三家炸藥公司中,仍然擁有多數股票
第十六章 工廠、生產及其他
某些有意義的數字,可以幫助說清諾貝爾公司的發展情況。
在黃色炸藥最初投入市場的一八六七年,由當時僅有的溫特維肯(瑞典)、利薩克(挪威)和克魯梅爾(德國)三家工廠生產的炸藥,總共為十一噸。十年之後,從世界各地十六家工廠生產的各種黃色炸藥,超過了五千噸。在全面踏實地進行企業組織工作時期的巨大利潤、顯著擴充套件和經濟穩定,反映了需要和生產的猛烈提高及諾貝爾公司的成功。從十九世紀八十年代初開始的大量投資,諾貝爾公司和托拉斯由於分紅多,它們的股票在投資市場需要量很大,其原因之一要歸功於諾貝爾這個名字。
在一八九六年,阿爾弗裡德·諾貝爾去世時,在二十個國家擁有諾貝爾總公司;在全世界有幾百座工廠,根據他的專利權生產炸藥和附屬品。下面的表格,列舉了當時比較重要的工廠:
澳大利亞墨爾本
奧——匈諾里斯多夫、普雷斯堡、聖蘭普雷特、索伯斯多夫、扎姆基、祖恩多夫
比利時阿朗東克、貝倫、大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