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邊形戰神,並不是一個貶義詞,而是一個很正經的誇讚。 在我所生活的那個年代,說某個人六邊形什麼的,其實就是在誇讚這人是一個全能。” 韓成在這裡給朱元璋解釋,六邊形的意思。 “說宣德皇帝為六邊形戰神,是因為此人掌握的東西很全面。 軍事上面,他很小就被永樂帝悉心教導,後面更是多次將其帶在身邊打仗。 言傳身教,學了一身的本領。 有統帥之能。 宣德三年八月,宣德皇帝親自率軍,巡視北邊。 九月,到達右門驛,適逢兀良哈侵掠會州。 得知這一情況之後,明宣宗親自率領精騎三千人前去戰賊人。 出喜峰口,於寬河大破兀良哈部。 此戰,明宣宗親自射其前鋒,射殺三人,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勇武。 兩翼軍併發,大破兀良哈。 殺的賊人膽寒 兀良哈望見黃龍旗,下馬請降,明軍斬殺其首領。 揚大明之國威…… 文化上面,他自幼就被永樂帝請了高明的老師進行教授,不僅僅學習文學,還讓他學習政務……” 聽著韓成的話,朱元璋心情放鬆下來,他已經能夠確定,韓成確實不是在說反話,這六邊形戰神,確實是一個非常好的評價。 能被後世嘴毒之人,給出這樣的評價,看來這朱瞻基確實不錯。 聽到老四對他這個孫子的愛護,以及培養,朱元璋不由的心升感慨。 不可避免的,想起了自己的大孫子雄英。 老四對待那朱瞻基,和自己對待雄英何其相像! 自己的大孫子,多好的一個孩子! 若是雄英別去世那樣早,有自己精心的培養,再加上那孩子聰明伶俐的程度,今後的成就必然不低! 絕對不會比這朱瞻基差! 就算是標兒真的英年早逝了,有雄英在,一樣是可以挑起大梁! 不讓大明紛亂,沒落…… 想起這事情,朱元璋就覺得異常難受,心好疼。 大孫子朱雄英,是他一生的痛! “宣德皇帝朱瞻基,還有著不低的文學素養。 很能寫詩,七言、六言、五言,歌行體詩,詞令,這些都可以寫。 保守地統計,至少在千首以上。 除了寫詩之外,畫畫也非常可以。 宣德皇帝雅尚翰墨,尤其擅長於畫山水、人物、走獸、花鳥、草蟲等。 畫了很多的畫,有時自己觀賞,有時則賞賜給臣子。 比較出名的有《花下耄耋圖》,《萬年松圖》,《鼠石圖》,《武侯高臥圖》,《松下讀書圖》等。” 聽到韓成的話,興致勃勃的朱元璋,此時已經皺起了眉頭。 原本在從韓成這裡得知,朱瞻基被稱為六邊形戰神,是因為發展的很全面,各方面都很優秀的時候,朱元璋是真的高興。 為自己子孫後代裡,出現這樣的人物而欣喜。 但聽著聽著,朱元璋就覺得不對了。 這傢伙,怎麼還這樣喜歡寫詩?還畫畫?水平都還很高? 朱元璋的眉頭皺了起來。 這不是扯淡嗎? 在他看來,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用在一個方面的精力多了,是勢必會減少花費在其餘事情上的時間。 他這種英明神武,一天只睡兩個時辰,其餘大多數的時間,都用在了處理政務上的人,尚且經常覺得時間不夠用。 這傢伙卻花費了這些多的時間,用在寫詩畫畫上面,這不是純扯淡嗎? 朱元璋倒也不是說寫詩,畫畫不好,這確實是好東西。 但這事情,需要看誰去做。 朱瞻基若是一個閒散王爺,那他這樣做,絕對沒有任何的錯。 朱元璋甚至於還會為自己家出了這樣一個,有水平的人感到高興。 可朱瞻基他不是一個閒散王爺,他是一個帝王! 作為一個帝王,他最需要做的,是處理政務,透過處理政務,管理全國。 而不是將大量的時間,放在對於治理國家,毫無意義詩詞歌賦繪畫等事情上! 這是本末倒置了! 作為一個帝王,詩詞歌賦這些,他稍微瞭解一些,能夠看懂也就是了。 不必精通,更不必在上面花費太多的時間。 這樣真不行! 成為了帝王,獲得了權柄的同時,也要擔負起相應的責任。 有些常人可以享受的事情,對帝王而言,是要杜絕的。 別人可以做,帝王不可以做。 別人做是閒情逸致,帝王去做,卻會遺禍無窮! “內政上面,也做出了不少的成就,比如徹底按住藩王。 雖然永樂帝時,就在不斷的削弱藩王了,但真的徹底解決藩王會爭奪皇位的,卻是一直到朱瞻基這裡才完成。 他頒佈了不少的命令。 比如,藩王不得如同以往那樣,去幹預地方的行政。 藩王府官員,不得兼任地方官職。 藩王不能和朝內勳戚貴族聯姻,嫁娶都要選自民間。 以防藩王會藉此干預朝政。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