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林與金兵遭遇,岳飛殺死敵將,擊退金軍。
在滑州南的遭遇戰中,岳飛奮勇當先,又以百騎殺敗金軍。
兩次小戰,岳飛的勇敢和武藝便得到顯露……”
“好!有勇有謀,有膽有實,是個好漢子!”
趙匡胤忍不住出聲稱讚。
他可記得,這個時候大宋兵馬的普遍戰力是什麼樣的。
從上至下這麼多人,那都是畏懼金人如虎。
許許多多的人,都是還沒有和金人開打,只是聽說接下來作戰的是金人,那就渾身顫抖……
這岳飛卻能和金人正面相抗,還能夠大勝,這在當時,確確實實特別的亮眼!
“劉浩軍至濬州渡黃河受阻,只得追隨元帥府人馬北上。
這時副元帥宗澤也趕到大名。
趙構不納宗澤全力營救開封之言,與汪伯彥等又繼續向東平府轉移。
只與宗澤一萬人馬往援開封。
岳飛隨劉浩部隸屬宗澤,這是他初次成為宗澤的部將。
宗澤率部眾進軍開德府,與金軍十三戰,每戰皆捷。
岳飛英勇奮戰,以軍功遷為修武郎……
靖康二年二月,岳飛隨軍轉戰曹州,他揮動雙鐧,身先士卒,直貫敵陣。
宋軍以白刃近戰打敗金軍,追奔數十里。
岳飛因功遷武翼郎。
劉浩的兩千兵馬進駐廣濟軍定陶縣,柏林鎮後,元帥府又命他改隸黃潛善。
不再讓宗澤指揮此軍。
這時黃潛善掌握著三萬六千人馬,卻只知儲存實力,按兵不動。
使只有二萬五千人的宗澤陷入孤軍奮戰的境地。
宗澤雖取得了一些勝利,隊伍卻也有不少損耗,難以傷及金軍元氣……”
“入它孃的,這些妥協派,投降之人都該殺!!”
雖然趙匡胤在此之前,已經聽韓成講述了這些事兒。
但是,這個時候從岳飛的角度來看,依舊是氣悶不已。
出聲大罵。
話說,趙匡胤在此之前,還是比較剋制的。
就算是憤怒罵人之時,也顯得比較含蓄。
但是到了現在,他已經沒那麼含蓄了。
越罵越直白。
不是他涵養不成,實在是所聽到的種種訊息太過於招人恨!
就算是這種直白的罵,都不能夠抒發心中憤怒之萬一
“靖康之恥發生之後,趙構採取黃潛善等避戰南遷的政策,預備南行巡幸,欲退避到襄陽、揚州等地。
時年二十五歲的岳飛,得知這個訊息,不顧自己官卑職低,披肝瀝膽,向趙構上書數千言,其略雲:
陛下已登大寶,社稷有主。
已足伐敵之謀,而勤王之師日集。
彼方謂吾素弱,宜乘其怠擊之。
黃潛善、汪伯彥輩不能承聖意恢復,奉車駕日益南,恐不足系中原之望。
臣願陛下乘敵穴未固,親率六軍北渡,則將士作氣,中原可復。
然而,他的耿耿丹心,只換得“小臣越職,非所宜言”八字批語。
並且被革除軍職、軍籍,逐出軍營……”
嘭!!
趙匡胤手中盤龍棍,再度出擊,打碎了一張椅子。
“入他娘!!”
他持著盤龍棍,雙目赤紅。
如此為國盡忠之人,卻被如此對待。
從皇帝到那些投降派,今後一個個都別想活!
自己必須把他們都給全部清理了!
真真正正精忠報國的人得不到重用,卻讓那些投降妥協之人,高官得坐,駿馬得騎,真憋屈!!
這事要是放在自己身上,自己說不得就會鬧出一些別的事情來。
朝廷的所作所為,是真的讓人寒心……
“岳飛的抗金決心,並未因此動搖。
南宋建炎元年八月,岳飛渡河北上,奔赴抗金前線——北京大名府。
經河北西路招撫使幹辦公事趙九齡推薦,見了當時聲滿河朔,正多方收攬英才抗金的招撫使張所。
這是他第四次從軍。
張所知悉岳飛的遭遇後,十分同情。
便留他帳前使喚。
由於岳飛的非凡見識、高超武藝,張所終於決定破格提拔他。
先是以白身借補修武郎,繼而又升為統領,後又升為統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