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對武將的猜忌心,進一步加劇。
趙光義對武將處處設防,實施“將從中御”之法。
如慫恿監軍牽制、甚至欺壓將帥。
更多地使用“陣圖”約束戰場指揮官的行動等等。
太宗還對兵家學說,及兵武氣息表現出貶損,和懷疑的態度。
據李攸《宋朝事實》記載:
上覽兵法《陰符經》,嘆曰:‘此詭詐奇巧,不足以訓善,奸雄之志也。’
至論《道德經》,則曰:‘朕每讀至兵者,不祥之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
未嘗不三複,以為規戒。
王者雖以武功克敵,終須以文德致治。”
而且,據《宋史》記載,猛將呼延贊滿門投身抗遼大業之中,但趙光義對其並不欣賞。
在親征幽州時,僅僅因為厭惡呼延贊裝束的緣故,竟幾乎將其斬首!
在打壓武將群體的同時,另一方面,他則大張旗鼓地推行“崇文”的一系列事情。
如趙光義在位期間,率領群臣三謁文宣王廟,以表示對儒學的尊重。
而物件徵武學宗師的武成王廟,則從未光顧……
趙光義即位,初便親自操持科考,錄取進士、諸科及特奏名達五百多人。
不僅人數大大超過以往,又對他們超等任官。
甚至連執政大臣都覺得過分……
此後,科舉得到空前發展。
大批舉子由此步入仕途,成為官僚隊伍的主力軍。
趙光義對號稱天下文淵之藪的昭文館、集賢院和史館進行遷址和大規模重建,又親賜名為“崇文院”,以示“崇文”的態度
以知府,知州這些,來代替節度使。
而知府知州,則絕大部分由文人來擔任。
也就是說從這裡開始,地方上面的武備等這些,都由文官來主導,以文御武……”
趙匡胤聽著韓成的講述,一陣陣的血壓飆升。
這畜生都乾的什麼好事兒!
這麼下去,自己大宋哪裡還有半分勇武之氣
自己雖然也在打壓武將,限制他們的權利。
可並不是說,直接把他們給徹底廢了。
只是不讓他們今後掌控那麼大的權力。
他這是做了什麼事
地方上的武備這些,全部都由文官來接手。
文官會打仗嗎
裡面有幾個能打的
今後大宋地方上遇到了緊急的事情,莫非要讓這些文官們,拎著刀子前去殺敵嗎
如此不重視武備,瘋狂打壓武將,今後到了大戰之時,將士們又豈能用命
當他以為這些,便已經達到了極致之時,卻聽得韓成又說出來了一個,更為刺激的訊息。
“不僅是地方上,用文官大量的替換武將。
朝堂上面也一樣是如此。
從他開始,樞密院的樞密使一職,就由文官來擔任,把武將從中踢出去。
除了狄青這個開了先河的武將之外,樞密使都是正使,都是由文官擔任……”
樞密使,可是武將的最高頂尖的職位。
結果,這等職位居然讓文官來擔任!!
趙匡胤只覺得天雷滾滾,一時間血壓都爆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