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省港旗兵”系列,皆為嘉禾帶來滾滾不盡的財源。

邵氏VS嘉禾:輸贏成敗 又爭由人算(7)

至於80年代的邵氏,旗下能夠對撼嘉禾、新藝城的只有王晶的摩登笑片(《花心大少》、《青蛙王子》)和張堅庭的生活喜劇(《表錯七日情》、《城市之光》),除了這兩位新銳精英外,其他影人則多囿於低成本的小規模製作,蛻變成庸碌無為之輩,甚至張徹、楚原、劉家良亦無昔日屢創票房神話之勇了。不過,素來深謀遠慮的邵逸夫眼見自己苦心經營的電影王國逐漸沒落,卻並未採取挽回頹勢的措施,反而將主要精力轉到發展“無線”電視事業上。到了1985年邵氏基本停止電影拍攝,院線則出租給剛剛興起的德寶電影公司(洪金寶、岑建勳創立,後被富豪潘迪生買下)。1986年,邵氏的清水灣片場變成無線攝製電視劇的主要景地。1987年,邵氏兄弟電影公司正式宣佈停產,早有心理準備的業界內外卻依然一片惋惜聲:笑傲影壇30年的邵氏難道真的要從觀眾的視野中消失?……當時,很多人都以為,這個問號應該換成句號……

五、嘉禾靠陳港生行運 邵氏借大都會重生

如前所述,儘管邵氏停產,但80年代香港影壇三足鼎立的格局卻未被打破。潘迪生的德寶公司憑藉女性動作片(《皇家師姐》系列)、市民喜劇(《富貴逼人》系列)、白領喜劇(《三人世界》系列)迅速崛起,最終頂替邵氏,在80年代後期繼續與嘉禾、新藝城抗衡。

時至90年代,城頭變幻大王旗,新藝城解體,德寶停產,三大巨擘只剩嘉禾獨家。本來這正是鄒文懷一統香江的大好時機,可惜以永盛為首的多家獨立製片公司卻適時興起,各出奇謀紛紛搶佔港臺及東南亞電影市場。面對群雄逐鹿的影壇格局,嘉禾的競爭壓力絲毫不亞於80年代的三足鼎立之時,而在眾多對手公司當中,又以“大都會”最令鄒文懷有所忌憚。因為這家正是邵氏為再戰影壇組建的新公司!

其實,邵氏兄弟電影公司早在宣佈停產(1987)後僅一年,便與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即邵逸夫掌控的無線)合組“大都會”,由方逸華負責,創業作即為王晶導演的《撞邪先生》。不過,當時的大都會每年只出品兩三部電影,成本、票房、明星陣容皆屬一般,根本不能引起對手注意。相比之下,還是邵老六經營的無線風生水起,穩坐香港電視業龍頭位置,受萬眾矚目。但踏入90年代後,“大都會”開始大展拳腳,除了找王晶拍明星陣容鼎盛的《賭城大亨》外,方逸華還重金邀到當時最紅的喜劇天王周星馳拍片。1992年暑期,由杜琪峰導演、周星馳主演的古裝搞笑片《審死官》創下近5000萬的香港最高票房紀錄,超過同期嘉禾*《超級警察》足足1600萬,一時令邵氏揚眉吐氣。

不過,由於邵逸夫仍將壟斷電視業作為主攻方向,因此90年代前中期周星馳、杜琪峰儘管又為“大都會”拍了《濟公》、《回魂夜》、《赤腳小子》、《十萬火急》等片,也僅是令公司得以混跡影壇群雄之中,還無法與嘉禾抗衡。待至90年代中期,香港電影陷入低谷,多家制片公司紛紛倒閉之際,1997年,邵逸夫卻重新打起“邵氏兄弟電影公司”的旗號,翻拍昔日張徹經典《馬永貞》(元奎導演),希望能逆流而上,在淡市中殺出一條血路,可惜最終慘淡收場,而邵氏…大都會亦自此沉寂數年之久。 txt小說上傳分享

邵氏VS嘉禾:輸贏成敗 又爭由人算(8)

電影市道的低迷和競爭對手的壓力同樣令嘉禾影業飽受衝擊,但更令總裁鄒文懷憂心的是,公司昔日可謂猛將如雲,如今卻是人才凋零。連導帶演的洪金寶正走下坡路;凌厲寫實的麥當雄鮮有蹤跡;“冷麵笑匠”許冠文專心做他的演藝人協會主席去了;籠絡的一班新人如陳德森、馬楚成、陳木勝,固然將動作槍戰片拍得逼近好萊塢大片水準,無奈市場環境愈發惡劣,票房慣性仍需時日積累……唯有成龍依然是嘉禾的真正票房保證,自1994的《醉拳2》後,成龍的《紅番區》、《簡單任務》、《一個好人》不僅蟬聯三年香港本土票房冠軍,並且在國際市場大受歡迎,更引發北美影界的轟動效應。也正因有這位福星相佑,嘉禾才可以在90年代中後期香港影壇全面低迷之際,仍舊保持龍頭老大的聲威氣勢。

六、成敗又爭由人算? 較量且自待來期

古語有云:塞翁失馬,焉知禍福?此話正可應在如今嘉禾身上。1996年,王晶、文雋、劉偉強依託嘉禾組建“最佳拍檔”電影公司,陸續拍出《古惑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