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6部分

不能再冷的歷史時代了,這本書就是很慘痛的教訓。不管你下多大功夫,花了多少心血,你寫的東西沒人感興趣,終究是要撲街的。以前很多人給我提過意見,讓我不要寫戰國時代,可我終究固執的沒有聽從,現在嚐到代價了。

牢騷發完了,繼續碼字去了,不管怎麼說,這本書還是要繼續寫下去的,我沒有半途而廢的習慣。白天上班,晚上的時間全磨在書裡了,人生就是這麼悲催。

第一百零五章 殺機畢露(一)

信宮朝會既已結束,各國的國君便也紛紛拜別。最先走的是宋魯衛的君主和周室的使節,魯衛之君都是知情識趣之人,知道信宮朝會本就是大國之間博弈的遊戲,他們這些彈丸之國無非就是來湊數兒子,說句委實不客氣的話,這種效果連作為卒子的資格都已失去。唯一有些實力的宋國,卻因為被趙國拋棄而耿耿於懷,所以宋王子偃並未親自前來,而是派了太子敷衍了事。

其次拜別的楚國令尹鬥階,他雖為楚國令尹,但為人即位低調,在這次信宮朝會中大多都是一言不發,私底下也極少與各國走動,其實鬥階的態度多少也代表瞭如今楚國的國策。不同於中原積極參與合縱連橫的各國,楚國這些年來在中原的影響力日漸衰退,多次拒絕參加諸國會盟,這次雖然破例派鬥階前來參加信宮朝會,但扮演的就本就是可有可無的角色。

楚國自春秋時期開始就是大國,別國都是尊周天子而自稱公侯時,惟獨楚國敢率先稱王挑戰周室權威。莊王時期楚國曾經稱霸中原,盛極一時,後期被吳國所破,國勢大衰。到了悼王時期,吳起與魏武侯決裂出走楚國,悼王如獲至寶,委之為相,楚國在吳起的一系列改革下才恢復了一些活力,漸漸強盛起來。

宣王和威王時期楚國一方面堅持休兵息民,保持實力,不輕易出擊;另一方面則洞察形勢,抓住有利時機,也大力加入兼併戰爭的行列,攻城略地,開拓疆域,使楚國在戰國時期出現了最強盛的局面。更是在威王七年,楚威王以景翠為楚師元帥,殲滅越師主力,殺死越王無疆,盡取越人所佔吳地,令天下震驚。越人從此離散,成為楚國的附庸。曾經強盛一時的越國,從此退出了戰國爭霸的舞臺,成為趙國時代第一個被滅的萬乘之國。

可惜威王死後,即位的楚懷王為人鼠目寸光,貪婪成性,多次被秦國的張儀愚弄,本是齊國的堅定盟友,卻背齊投秦,再得知受騙後竟然惱羞成怒傾全國之力與秦國戰於藍田,大敗而歸。懷王搖擺不定的態度最終激怒了中原各國,在張儀的倡導下,秦齊魏韓宋五國皆為同盟,大舉伐楚,把楚國的國力幾乎耗盡,懷王最終仍舊被羋太后所騙,囚禁在了咸陽,為天下人所笑。(PS:楚懷王此時尚被囚禁在咸陽,並未身死,當初羋太后騙他入秦相商盟約,懷王天真的信以為真,欣然前往赴約,最終被秦國抓住,逼迫他割土求和。不過懷王還是有些骨氣的,保持了一個王者的風度,寧死不肯割讓土地求和。)

懷王被拘秦國後,秦人將他長期關押此次要挾楚國,楚人便立了在齊國為太子熊橫為王,以絕秦人念頭。熊橫只是個庸碌之君,秦國三番兩次的攻打楚國早已經讓他畏秦如虎,於是便斷了和齊魏等國的盟約,從此不再合縱伐秦,只是安心守著家門,不參與中原爭霸。這次之所前肯派鬥階來趙國參與信宮朝會,主要想借機觀察下趙國崛起後中原各國如何重新洗牌。既然目的已經達到,鬥階自然也就沒有停留的道理了,很快便向趙王拜辭,早早歸國離去。

三晉之間的來往較其他各國為多,所以在達成了初步的共識後,魏王和韓王也心滿意足的拜別離去。趙雍和他們共約三晉再次結為聯盟,齊力對外,將三國邊境處的兵力撤走大半,以示誠意。又按照結盟的慣例各自派出質子於其他二國,韓王的少子韓騰和魏王的少子魏鴰分別質於邯鄲。惟獨趙國這裡有些為難,因為趙何年幼,自然沒有子嗣,而身為主父的趙雍也是子嗣稀薄,除了大兒子趙章外,就是二子趙何,以及尚是頑童的幼子趙勝。

安陽君趙章身為趙國大將,本就是主父的左臂右膀,自然不會質於他國做個有名無實的質子,而趙勝才九歲,尚不能離開母親,所以充當質子也並不合適。無奈之下趙雍只好從他同父異母的弟弟家中挑選出兩名十餘歲的少年,分別派往大梁和新鄭為質子。

不過三晉聯盟雖已結成,但齊魏韓的三國之盟也並未廢除,齊趙魏韓四國便處於一種比較微妙的關係中。魏國和韓國出於自身的利益考慮,同時選擇了結好齊國和趙國,藉助二國之力來抵抗來自西方秦國的進攻。

齊國在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