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部制約的私人錢袋子。

問題是,用不了幾年李自成大軍將會席捲北方。如果這些田產不盡快脫手,將會成為起義軍的戰利品。

還不如趁著局勢未完全崩壞,將這些土地脫手賣掉。。。。。。

所以,肖圖白成立一家“皇家拍賣局”,準備將所有的皇莊田地,連帶著佃農的租約,一起進行拍賣。

“皇家拍賣局”成立後,從宮中抽調了20幾名有商業頭腦的宦官主持拍賣。肖圖白告訴土地拍賣經手人員,每賣掉一畝田,給他們1錢銀子作為業務費。等完成任務之後,平均每個人能夠獲得1萬兩以上的酬勞。

但是誰敢貪汙受賄、中飽私囊,直接誅九族!

一番威逼利誘之後,宦官們紛紛被訓的服服帖帖。

而當皇莊即將拍賣的訊息傳出,整個京城震動。勳貴、縉紳紛紛派人前來打聽詳情,“拍賣局”工作的宦官們,態度熱情的向眾人講解業務規則。

因為,皇莊田產總量過於龐大,一次性賣完是不可能的,因為沒有誰能夠調動如此龐大的一筆資金,一口氣買下420萬畝的田產!

所以,“拍賣局”採取零敲碎打的方式,每天舉辦幾十場拍賣,每次拍賣的田畝,多是百畝、千畝左右。

任何一單拍賣,都會詳細列出田地最近十年的收成,以及佃農的每年上繳田租的資料。

事實上,北方的勳貴、地主,對於皇莊的收益心裡有數,平日裡垂涎三尺的田產,居然公開拍賣,誰不為之瘋狂!

第一天拍賣便已經交易火爆。。。。。。。

數百名勳貴、鉅富,帶著巨資踴躍的參加拍賣。

一天之內賣出了1萬多畝田地,每畝平均成交價達到18。5兩,給總顧問衙門帶來了20萬兩白銀的收入。

————————

ps:新書上傳,厚臉求收藏、推薦票。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原創!

第六章 科技創新,從珍妮機開始

在皇莊土地拍賣持續升溫時,肖圖白卻是從北京織造局中要了20名工匠,準備將“珍妮機”給提前弄出來。

珍妮機是英國工業革命的標誌之一,這項發明源於1764年,英國紡織工詹姆斯·哈格里夫斯,一不小心將紡織機踢翻,發現原本橫著的紗錠,變成是豎著的紡車依然能夠轉動。

詹姆斯·哈格里夫斯迅速的產生聯想,認為“手搖單錠紡車”橫著排列只能紡一隻紗錠,但是變成豎著排列則能同時紡織更多的紗錠。

第二天,詹姆斯就動手做出了有八個紗錠的紡織機,紡紗效率暴增了8倍。珍妮機在其後的幾十年中,不斷被改進從十錠、幾十錠、甚至幾百錠。。。。。

詹姆斯發明“珍妮機”後,很快成為了英國赫赫有名的資本家。於是,英國工匠們爭相效仿,科技創新出現了井噴,從而引發了英國的工業革命。

事實上,紡織技術自古以來,一直是中國的強項。

我國最早的單錠紡車,出現在戰國時期(也就是18世紀中期,歐洲還在用的“手搖單錠紡車”),這種紡車一晝夜只能紡紗三兩到五兩,效率很低。後來經過不斷的改進,單錠紡車被改進成多錠,手搖變成了腳踏,效率大大的提高。東晉的畫家顧愷之,就畫過三錠腳紡車。

隨著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

尤其是到了商品經濟最發達的宋朝,紡織技術出現了井噴。那時候,已經有幾十錠的紡紗車,並且普遍以水力、畜力作為動力。而元朝時期《農書》上記載的一款“32錠水力大紡車”,一晝夜已經可以紡紗100斤,領先世界500年!

而歐洲的紡織技術,發展的非常緩慢。

直到十五世紀,西班牙人從亞洲學會了“手搖單錠紡車”技術,傳回了歐洲,使得歐洲人進入了紡車時代。

西班牙人引進歐洲的僅僅是單錠紡紗技術。

至於更高超的紡織技術,依然掌握在中國手中。儘管歐洲的傳教士希望從中國嘗試刺探多錠紡紗技術的奧秘。但是,中國的工廠主保密意識很強,所以歐洲偷學更先進的技術,沒有獲得成功。。。。。。

一直到18世紀中期,“珍妮機”的發明,歐洲人才擁有了自己的多錠紡紗技術。

珍妮機的原理和結構,比中國的32錠大紡車要簡單的多,只要點破這層隔膜,明朝工匠做出珍妮機也是輕而易舉的。

也許原始版的“8錠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