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接管了這座島嶼的統治權後。同樣是以濟州港作為政治中心。而朝鮮人長期將濟州島作為流放罪犯的場所,並沒有用心經營,
因此,在朝鮮李朝時代,濟州城的人口也僅有2000多人。不過,在耽羅島被大明皇家新軍接管為殖民地後,鴨綠江口出海口的皮島上,大明東江鎮的軍民,便是不斷被移民到此地。短短的幾個月來,大明移民人數達到了1500人。並且,耽羅島殖民當局,更是僱傭整個島上的朝鮮人參與港口、住宅、道路交通的建設,使得城市人口增加到了5000人規模。
透過一系列的土木建設,使得濟州城的規模被擴大了三倍。過去的碼頭僅僅能容納幾艘小漁船停靠,已經逐步擴張到容納10艘海船停泊。
一系列的建設,皆是由殖民當局付給大明移民和朝鮮土著們工錢。由於殖民當局支付的薪水,令濟州城中的居民開始有了積蓄,當地的消費市場,也驟然繁榮——棉布、鹽、香料、鐵器……各種消費品,在濟州城中皆獲得了脫銷。
大明天津海防水師下屬的四艘千料大船,在濟州港停靠後,一時間引爆了整個港口的轟動。
“好大的船!怕是有崇禎初年黃龍總兵的旗艦大小吧?”這是東江鎮的一名老兵,想起早些年東江鎮水師的往昔。
“我滴乖乖,以前黃龍總兵的旗艦也只有一艘,他們有四艘!”這是一名五十來歲的老人,臉上的疤痕累累,一看就知道曾經是一位勇士。
“一、二、三、四、五……十五、十六……三十、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三十四!天啊,一艘船上居然有三十四門大炮,而且還有四門紅衣大炮!”一名三十來歲的漢子,目光露出了羨慕道,“真是闊氣啊,比起他們皇家新軍,咱們東江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