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運到北方地區,一兩銀子一雙也是供不應求。畢竟,北方的桑蠶養殖和絲綢工業,可不想江南地區這麼發達。事實上,漢朝時期,羅馬人曾經偷了中國的蠶種,帶回歐洲進行養殖,使得歐洲也有絲綢行業。但是,自古以來歐洲人的絲綢質量,皆不能與中國江南地區的絲綢媲美。
一直後19世紀中期,歐洲的自然科學積累,進一步促進了桑蠶農業和絲綢技術的進步,此後,歐洲人改良蠶種,絲綢質量超過了中國,並且用動力機器製造絲綢,產量比之中國手工生產要高的多。再後來,日本明治維新,引進歐洲的技術,日本絲綢、棉布等等輕工業的積累,是給後來日本重工業和科技崛起,提供了第一桶金。
當然,這個年代,距離歐洲工業革命爆發還早的很。而在工業革命前夜的中國,很多項技術皆是領先與歐洲同期。尤其是輕工業產品,中國更是比17世紀的歐洲領先了兩個世紀。
除了水手們私人大包小包的採購商品之外。天津水師官方,也採購了一批布匹、紙張、瓷器、鐵器之類的商品,批發一些廉價的商品做一趟貿易,也是這個年代海軍的功課。畢竟,海軍是維護成本是很高的,靠著做一些貿易進行補貼水師的財政,也是17世紀海軍比較通行的策略。
“升帆!”
“升帆!”
“出海!”
“出海!”
艦隊打出了命令旗號,艦隊並非是沿著陸地向北方航行。而是進入黃海,駛向耽羅島殖民地,向殖民地傾銷一些商品。以及透過艦隊的炮火武力,給殖民地當局撐腰。之後,從耽羅島出發,途徑朝鮮目前的國都江華島,以及大明東江鎮所在的皮島。
再然後與東江鎮的水師編隊,在渤海灣進行一次聯合巡航。打擊一下滿清的旅順水師,清理一遍渤海可能存在的海盜勢力。之後,才是返航,進入天津港駐紮……
第二一五章 新寶船艦隊(二)
當船隊從黃浦江駛向大海,四艘寶船皆是張開了船帆。!////在海風帶動下,寶船的航速達到4節航速。這每節速度既代表一小時航行1。852公里,4節航速使得帆船每小時速度達到7。4公里左右。
並非寶船最高的航速,在風力更高的情況下,寶船能夠達到7節航速。
事實上,在古代帆船中,寶船並不以速度見長。寶船的設計初衷,是為了載更多的人和物資,前往海外進行更廣泛的外交。所以,最初的寶船注重的是龐大、體面、平穩,代表的是大明帝國的體面和實力。
此次航行,是從松江府駛向耽羅島。
大明的松江府,距離耽羅島直線距離僅500公里。按照四節航速計算,三天時間即可到達耽羅島。不過,大明和朝鮮之間的海上交通,一般都是貼著海岸線航行,大體方向對了,一般就可以找到目的地。
而松江府直接駛向耽羅島,直接考校船員們的航海的能力。能夠透過海圖,在茫茫大海中辨別方向,讓船向著目標方向航行,和是技術和能力的體現。
鄭芝豹神色淡然,以望遠鏡看著海平面,卻是對這支船隊的水手們非常有信心。事實上,這隻船隊關鍵性技術人員,皆是鄭家提供。鄭家能夠在南洋、日本等地進行貿易,積累的航海經驗,已經足夠讓艦隊在亞洲海域不至於迷路。
這四艘1000料寶船戰艦,船名為“葛沽號”、“鹹水沽號”、“漢沽號”、“塘沽號”,從名稱上顯得非常的謙遜。
因為,千料帆船也就相當於150噸排水量帆船,與歐洲的1500噸級戰列艦,存在著數量級的差別。而火力的差距恐怕更大,150噸排水量的小船上的12磅炮,根本沒有能力擊沉1500噸級的戰列艦。而1500噸級的戰列艦,一發40磅的炮彈命中,即可乾脆利落的150噸的小炮艇。
因此。1000料寶船隻能算天津水師的入門級戰艦,未來數年內的目標是裝備3000料級戰艦。而長遠的目標是裝備1萬料的戰艦,跟上整個世界海軍的主流噸位。
接著,再從技術細節上追趕歐洲海軍的發展腳步。除此之外,研製更大口徑的艦炮。也成為了重中之重。
寶船艦隊駛出了大海後。艦隊的水手們皆顯得非常興奮。這支艦隊的老船員們,經驗非常老道,但是文化水平不夠。而新船隊,大多數皆是能讀書識字的青年人。青年人容易被灌輸理想、使命。
總體而言。這一隻艦隊年輕有文化,所以充滿了理想。
黃昏時分,“漢沽號”的一名水手張去病,卻是在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