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0部分

敢輕舉妄動。但是瑞風否定了這個答案,他認為那群傢伙為了得到死亡聖經鬧出了那麼大的動靜,這肯定會引起獵人的注意,梵蒂岡的陷阱就說明,他們並不是害怕獵人,相反這些獵物甚至還準備設計陷阱算計獵人,這說明問題並不是出在這裡。

最後還是溫莎現了一個破綻,她現大英歷史博物館中的那本死亡聖經有些不對勁兒,她曾經細緻的研究過一本死亡聖經,所以她對僅存的這一本死亡聖經的真實性產生了懷疑。在她的強烈要求下,博物館同意讓她檢驗這本死亡聖經的真實性,結果不出所料。大英歷史博物館中的這一本死亡聖經,早已經被人掉了包,在他們精心保護之下的居然是一個贗品。

既然誘餌是假的,獵物不上鉤也就有了一個合理的解釋,瑞風感覺這次的對手異常的狡猾,但是讓他不解的是,貝蒂身上的詛咒一直都存在,並沒有消失,既然那四本死亡聖經都已經落入了那夥人的手中,那麼為什麼他們還不啟動儀式。或者說。要進行那個儀式,除了那四本死亡聖經,還需要一些其他的東西。

他的這個判斷在溫莎那裡得到了證實,溫莎在死亡聖經的研究過程中現,那個召喚惡魔的儀式,除了需要四本聖經裡的契約之外,還隱隱的提到了獻祭這個詞語,結合瑞風的判斷,溫莎斷定他們現在還缺少一個祭品一類的東西,所以儀式遲遲沒有啟動。

可對於那個祭品究竟是什麼東西,溫莎知道的也非常的有限,不過她一直都在研究這個東西,而且已經找到了一些線索,只要能夠再給他一些時間,她說不定能夠找出這個祭品。可就在溫莎的研究即將取得突破性進展的時候,她在自己的筆記中留下一些奇怪的暗示,然後莫名其妙的失蹤了。

瑞風等人最後合力破解了溫莎留下的暗示,原來溫莎現,那群人需要的祭品,是一個在耶穌受難日整點出生的女孩,而且這個女孩必須是純正的猶太血統。而獻祭的地點,就在位於太平洋的復活節島上。在這同時,他們還現了一個驚人是事實,溫莎的生日就是今年的耶穌受難日(耶穌受難日在復活節的前三天,因為每年過春分月圓後的第一個星期天為復活節,其日期是不固定的,所以耶穌受難日的日期也不是固定的)而且她是一個出身於一個猶太人家庭,也就是說她就是那群人需要的祭品。

在溫莎最後留下的筆記中還提到,儀式將會在她24歲的生日。也就是耶穌受難日那一天啟動,瑞風等人趕在溫莎生日的那一天來到了復活節島,闖過層層阻礙,他們成功的救下了即將成為祭品的溫莎,但是由於溫莎的血液已經成功的獻祭,所以最後的儀式還是被成功的啟動了。

原本他們可以組織這個正在進行中的儀式,但是瑞風卻臨時改變了主意,因為如果儀式被打斷的話,那麼貝蒂身上的詛咒就不可能完全的解除。儘管貝蒂是異能力者而瑞風是獵人,他們的本質立場是對立的,但瑞風還是決定幫助貝蒂,他讓其他的人全部離開,因為他們的力量在即將覺醒的惡魔面前都微不足道。瑞風準備讓這個異能力者體內的魔鬼徹底的覺醒,然後瑞風再把他徹底的抹殺。

儘管認為這樣的想法很瘋狂,但是在瑞風的堅持下,其他的人還是撤離復活節島。那個異能力者透過儀式最後徹底的掌握了惡魔的力量,他嘲笑瑞風是一個愚蠢的獵人,因為他這個獵人馬上就要變成自己的獵物。但是瑞風卻不認同他的這種說法,他堅持留下來,而讓其他人離開,其實還有一個目的,那就是不想讓別人看到他真正的力量。

故事的最後當然是生了一場激烈的交戰,雙方的力量都堪稱驚世駭俗。在最後的大爆炸中,邪惡的力量消失了,而瑞風也在這場戰鬥中消失。

貝蒂身上的詛咒成功的被解除了,生活又恢復了平靜,而所有的人都相信,瑞風並沒有死。在一次到中國的旅行中,貝蒂在上海的地鐵中遇到了一個背影很像是瑞風的男子,她追出去的時候,卻可是在擁擠的人流中她失去了那個人的蹤影。

“貝蒂遇到的那個人就是瑞風,他沒有死,而是來到了中國對嗎?”每天晚飯後。蕭逸臣都會向林智玲講述一段自己已經寫好的故事。在這樣的連載進行了三個星期之後,故事終於落下了帷幕。在蕭逸臣講完故事的最後結尾之後,作為死亡聖經這個故事的第一個聽眾,林智玲忍不住問道。

“那應該是下一個故事的開頭了!”蕭逸臣不置可否的笑笑了,他不能把自己所有的精力全部投到劇本的寫作上,所以這個劇本的寫作一直是斷斷續續,直到現在他完成了全部的修改,剩下需要考慮的就是導演和演員的人選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