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1部分

也曾經想把“以文制武”的傳統象奧運火炬一樣傳遞下去。如:派遣科舉出身的宗澤、杜充先後擔任開封市長(東京留守)便是一個比較明顯的例證。但是在現實中,卻又不得不採取了“抓大放小”的策略。

那麼,何為大? 何為小呢?

保住半壁江山,為“大”;而“重文抑武”,則為“小”。

南宋初年外有金兵入侵,內有流寇、農民起義等各路跟政府叫板的武裝不絕如縷,如過分削弱大將們的兵權,無異於自毀國防。客觀現實造成了和平時期構建和諧社會的法寶——重文抑武,在狼煙四起的戰爭年代成了面臨報廢的過期產品。

對於在破產邊緣掙扎的趙構政權而言,最迫在眉睫的問題是怎樣早日結束風雨飄搖的生活,而不是在君臣之間的權力分配比例問題上作文章(糾纏不休)。就好象一個連飯都吃不飽的人,根本沒有心情去品味“好利來蛋糕”與自己家蒸的饅頭之間到底有什麼區別一樣……。 最好的txt下載網

腎虧腦不呆的趙構(3)

這個時候對於南宋的“一把手”趙構而言,在軍隊建設問題上主要面臨兩個迫在眉睫的內部問題:

1。選拔什麼樣的武將?

2。應當賦予他們怎樣的權力?是放權還是讓其捉襟見肘?

眾所周知,由於長期的“抑武”傳統,北宋武將的基本素質是比較低的。因此有人戲言,他們是用來維持社會治安,而不是“打仗”。

在這一階段趙構對軍隊幹部的選拔,應當說是本著比較務實的精神,基本達到了“不拘一格”的水準。如:張俊、韓世忠、岳飛、吳玠等都是出身於草根的中下級軍官,但在高宗的大力提攜下,很快成為了獨當一面的高階將領。

在軍權問題上,小趙也不得不主動擺出一副裝傻充愣的樣子,漠視著將軍們招兵買馬、開展軍備競賽, 坐觀“強幹弱枝”的形成。而“加強皇權、防止武人作亂”,卻只能屈尊於二線,安排到下一個“五年計劃”。

對於武將,宋高宗算準了這些人就好像《西遊記》裡的孫猴子一樣,再能折騰也逃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最後還得保唐僧西天取經。因此,採取了“偽寬容”的策略。只要領兵大將犯的不是偏離主旋律的原則性錯誤,通常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儘量不讓問題向公開化的方向發展。如:

1.1129年7月,浙江制置使韓世忠所部駐紮在江蘇南京附近的蔣山。而當時恰好南京府(當時叫建康府)也臨時搬到了蔣山上的一座寺廟中。結果韓良臣一時性起,竟然將建康府守臣連南夫從僧舍中趕走。

對於這種明顯是老韓理虧的行徑,宋高宗趙構最後竟然連“各打五十大板”的預案也給臨時取消了,處理結果是有理的“連南夫”被“貶”到今天的廣西桂林任職,無理取鬧的韓世忠卻未聞受到何種處罰,好像連當月獎金都照發無誤,而且還是全額的。

2.更“難得”的是,為了安撫人心,趙構本人也經常擺一個“不計小節”“寬宏大量”的造型。其中比較明顯的一個例子,便是1137年岳飛因趙構自食讓其節制淮西軍區的御言,而負氣自解軍職,用今天的話講就是把老闆給炒了,一個人跑到廬山為母親守陵。

這種敢於公開和領導叫板的大不敬之罪,如果放在以搞經濟建設為重點的和平年代,足以槍斃嶽王三回,外加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可是趙構竟然想出很絕的一招,僅僅派出兩名官員去做岳飛的政治思想工作,這種“先禮後兵”之舉,的確給人一種古代帝王中鮮有的“好好先生”形象。 。 想看書來

趙構不是趙本山(1)

然而,趙構畢竟不是趙本山,不會總讓你笑口常開。他似乎從出生的那天起,就沒有給別人帶來歡樂的義務。而其暫時的“委曲求全”,也只能看做是在皇權打折——這一特殊歷史時期的特例。歷史很快證明,宋高宗視“武將兵權為心腹之患”的心情,尤在諸臣之上。但是南宋初立時,趙構所能直接掌握的兵力僅一萬多人,屬於“弱勢群體”系列,根本無力抵禦金兵的南侵。而趙構本人雖然擁有“術”(權術)和勢(勢力),但卻缺少指揮打仗的才幹。正所謂:“劉邦能抓住韓信,但卻沒有攻必克、戰必勝的手段;諸葛亮能管得了趙子龍,但卻不能大鬧長坂坡。

所以面對文臣們對武將的非議,趙老九隻能擺出一副“股市、樓市、天下事,事事都不關心”的樣子(點評:貌似心不在焉,實則忐忑不安)。

為早日走出風雨飄搖的困境,高宗不得不在表面上放鬆對武將